NEXT Big 是36 氪 NEXT的日常专栏,每天为你解读一款榜单上的新产品,分析行业趋势,带来有价值的报道,发现更多新产品请直接访问 36 氪 NEXT 网站。
在计划旅行的时候,我们总会听到这样的抱怨,历史悠久[1]的 Lonely Planet 在旅行者心中几乎已经成为不可超越的“圣经”。
随着数字化的进程,这个从 04 年出版至今的系列旅游书籍,经历了电视化、数字化之后,今天终于推出了基于移动端设计的旅行指南应用 ——Guides by Lonely Planet。
如今互联网的旅行产品已经多到,同质化的现象也很严重,在我打开Guides的时候,也认为会与穷游之类的旅游指南相差无几,但事实上,Lonely Planet 虽然是一个出版公司,却做出了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设计。
我认为这是这款产品显得独具特色的地方,纸质书是一种媒介,手机也是一种媒介,旅行指南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很难立刻脱离之前养成的习惯,又要做到在移动场景中随时查看。
旅游指南在Guides里的承载形式依旧是按城市分成一本一本,目前支持 38 个城市,每一本都包括了离线地图、景点信息与实用,需要用户按需下载。
点开之后,Guides保留 LP 系列的经典分类方式,即将信息分为景点、美食、住宿、购物、酒吧以及演出,传统分类下方会有一些根据城市特色进行的地点推荐。
地点,也就是目的地(Destination)这个维度一直贯穿 Lonely Planet 的产品始终,大的目的地是城市,小的则为旅行计划的一部分。所以Guides更偏向工具性质,而非攻略。
进一步来讲,以往翻阅纸质旅游指南的时候,经常需要对照地图参考,这样的使用逻辑在手机上也是如此。同类的产品采用的是给出一个链接,跳转到地图查看,而在使用Guides的时候,地图图层会嵌入在大部分的页面中,用户只需要下滑就可以查看地理。
用户可以在Guides中收藏地点,收藏列表同时也可以在地图中查看,这样就相当于形成一个简单的旅行计划,同时在旅行中更方便查看与导览。
发现与收藏,Guides在这两个部分的交互设计,都模拟了我们在现实中的物理场景,使得使用体验变得流畅连续。而国内的大部分产品,更多则是很工程思维地将各部分割裂开来,而不是拆解元素进行重新组合。
当然,Guides现在是一个完全免费,专注于资讯和工具属性的产品。目前还不具有收费的模式,Lonely Planet 也许后续会在其中加入更多的功能与扩展支持,就像IMDB的做法一样。
不管怎么说,Lonely Planet 这个传统型出版商进入数字时代所迈出的第一步,我认为是漂亮的,也是重要的。
你的产品也想登上 NEXT Big 的文章?欢迎把你创造的新产品分享到 36 氪 NEXT 上。
手掌痣的位置与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