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立足新时代 开创新气象——心明大谈佛教中国化方向(上)

※发布时间:2021-3-23 11:42:25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提车黄道吉日习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根据新的实践对教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党的教工作基本方针,我国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近日,在记者采访中,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昆明市佛教协会会长、华亭寺方丈心明大谈了他对佛教中国化的理解。

  心明大说,中国佛教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两千多年当中,佛教界都在适应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在中国的领导下,佛教界感受到了“国兴则教兴”,这是一个不变的真理。中国佛教的发展就是国兴教兴的真正体现。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佛教界不仅要世界的和平,民族的团结,更要自觉抵制教极端思想渗透,自觉抵制一切外来的干扰。

  心明大认为,中国深入推进依国,佛教界也同样要与时俱进。落实到佛教领域,要做好当前的佛教工作,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佛教人士首先要懂法,依法规范佛教活动场所的管理。要牢固树立,把融入到实践和教生活中去,根据新修订的《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推动佛教团体、规范管理,依法依规开展教活动,通过渠道反映,通过法律途径自身权益。规范佛教教职人员队伍管理,进一步健全财务监督管理制度,规范资金用途,公开收支,自觉接受部门、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抵制佛教名义的各种欺诈行为。以“创建和谐寺观”活动为平台,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教教职人员和群众自觉履行义务和社会责任,既要做好,更要当好。佛教教职人员要带头遵法守法用法,在讲经中宣传法律法规,引导群众树立意识,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要用新的、新的思,贯彻,发展好教事业。积极引导群众懂法守法用法,加大在教界的,增强依法开展活动、依事、依法反映合理和权益的自觉性。要进一步推进依法管理教事务,加强基层爱国教团体建设和爱国教人才培养及三支队伍的建设,教界权益,打击非法活动和各种,做好教方面宣传工作,更好地发挥教界正能量,推动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心明大说,这个时代,是一个美好的时代,给予了佛教界发展一个最好的历史机遇。佛教界要听党话,跟党走,要按照的要求,办道,正能量。首先是要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僧才。40年多来,云南佛教事业虽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也赶上了最好的黄金时期,但僧尼素质有待提高和僧才数量不足的现状,依然是摆在云南佛教界面前的难题。

  云南省委、省历来高度重视佛教人才的培养问题,在云南民族大学专门为教人士开设了相关课程,云南省和昆明市两级佛协也推荐了一些后备力量进入本科班学习。通过加强对这些僧才的培养和教育,选拔出了一批有知识、有文化、懂教义、爱国爱教、在群众中有威信的优秀年轻僧才,并在各级爱国教团体中担任领导职务,了我省佛教组织在党的领导下按照正确的方向发展。

  心明大认为,僧人的自身建设也尤其重要,培养合格的僧才,必须结合社会现实,时代所需。“道藉人弘,法依人住”,佛教兴盛的根本,在于合格僧才的辈出,在于培养出具足正信、教行兼备、严持净戒、真才实学的合格僧才。总而言之,立足于实际,在现有的人员中,选拔培养使用,最终按照上靠得住、品德上能服众、学识上有造诣、关键时候起作用的要求去培养人才。

  “在办道上,也要开拓创新。出家人、,也是中华人民国。佛教从来就不是外来的主义,我们的在讲经说法当中,要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我们所讲出来的经、律、论,要能够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的生活和信众的需求;要紧扣社会发展的主题,真正让信众听了以后,能够受益解惑。此外,我们讲经、读经、解经、学经,始终带领佛教四众开展、共修,效果很好。还有每月的农历初一、十五,诵戒;每月农历二十三举行传授八关斋戒,使佛更加坚定地树立了和,让找到了归宿,安下了家。”心明大说。

  心明大说,国兴则教兴,一个国家只有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稳定,教才能得到好的发展。40年多来,云南和中原地区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文化在相互融通,也更加自信,文化的不断交流融合带来了云南佛教界新的发展。如今佛教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归根结底是观念上的适应。佛教界人士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主动跟上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一个时代鼎盛的时候,也是文化最多元的时候。现在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中国作为一个佛教大国,佛教界人士更要文化自信、自信。”心明大说,在学习十九大和新修订的《教事务条例》的过程中,最深切的感受就是教创新。新修订的《教事务条例》对教各个方面发展作了细化和明确。云南如果要得到长足的发展,首先要考虑的是民族的团结和教的和谐。习总对云南提出的“三个定位”,对我们做好云南民族和教工作,对确保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有重大意义。作为教界人士,在关心国家发展的同时要尽其所能,正能量,发挥对社会、对人民积极有利的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应有的贡献。佛教界学习十九大,要结合社会来学,结合自身来学,用十九大武装头脑,方向,建设好教活动场所,带领好群众,好边疆的繁荣发展和民族团结。

  心明大说,佛教在中国的两千多年里,为什么能够深入,能够与中华优秀文化融合在一起,这与佛教、慈悲、包容的文化密不可分。每一个佛始终不忘初心,这个初心是什么,就是慈悲。牢记,这个就是奉献的,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谈自信。作为一个佛,始终要的自信,不忘慈悲的初心。在社会当中我们要体现慈悲,要体现我们的宏愿,这个慈悲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个愿就是愿社会,就是愿我们的人民幸福,愿我们的祖国繁荣。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这也是为什么场所一定要牢牢地掌握在爱国教人士手中,要不断地正能量。什么是正能量,循规蹈矩就是正能量,就是正能量,自觉社会公共秩序、公共就是正能量。我们就是要不断地向信众宣传这些东西,我们要成为社会的参与者、建设者、者;要体现新时代新发展,要有新的思想、新的素质。

  心明大说,国家大力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佛教界更要佛教中国化的指导和方针。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并不是说创立了佛教以后,佛教只是印度的。我们今天说中国佛教,甚至于说中国的某某高僧成为了世界佛教的高僧,这与时代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要自信,佛教自信也是文化自信。佛教虽然诞生于印度,起源于印度,但当佛教传入中国后便根植于中国,发展于中国,繁荣于中国,它的第二故乡是中国。唐代时,日本的僧人、朝鲜的僧人也曾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求法。所以我们要理直气壮地佛教中国化发展方向。

  心明大说,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谈自信,要谈创新,要谈,佛教是经历了千百年的才走到今天的,所以是佛教发展的途径,也是必须要的,不怎么发展、如何创新。在导向上,我们要理直气壮地谈这个问题,要解放思想,要开拓创新。解放思想不是说僧团的思想不解放,也不是僧人的思想不解放,而是社会有没有一个正确的观念来看待佛教,有没有一种宽大和包容的思想来看待佛教。抛开的问题,从文化上,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佛教的第二故乡,每一个国民在历史传统文化方面都应当承担起应有责任和担当。此外,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什么是和谐,就是和而不同,和而大同。不可以,不了解可以来了解,想学习可以来学习,但是不要出现不和谐的声音和行为。如果我们没有这种综合国力,没有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传承,佛教是不可能在中国发展两千多年的。

  随着中国佛教对世界佛教影响的加深,云南佛教界的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在对外友好交往中,文化是一定要走出去的。要把优秀的,有代表性的中华传统文化推广出去,这里面包括艺术、佛教文化,乃至于具有正能量的,可以示范引领正能量声音的队伍,都可以走出去。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教的文化大省。民族文化和民间有着极其丰厚的底蕴,这个是其他省份代替不了的,是我们的一个优势。同时,云南有4000多公里长的边境线,具有独特的边境文化,这也是云南的一大特色。我们要紧紧抓住2017年举办的云南全球推介活动的机遇,充分把自己的民族文化展示出来。再一个是要突出“民族”这一特点,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开发和利用,要加大力度。省委、省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确保了边疆安宁、民族团结、教和顺。这几年,云南佛教界和昆明佛教界也开展了许多有声有色的、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交流互访,加强了同周边国家的往来。“我们走出国门,欧洲,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看到了这些国家人民对佛教的向往、和热爱,看到了他们对中国的友善,感受到了他们对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迫切愿望。我们参观了一些当地的中文学校,和一些国家的高层进行了一些和平友好的对话,并接受了他们诚挚的邀请,在一些国家开设了佛教文化中心,定期为他们讲经授课,讲授中国的国学。看到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衷地热爱,我们从内心感到自豪。”心明大说。

  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形成全面新格局。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山脉相连、江河同源,在中国对外交往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古老的丝绸之和茶马古道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互通有无、互学互鉴。

  心明大说,就佛教界而言,也要积极地从各个领域示范我们的正信和能量,只要能够对有所帮助,能起到牵线搭桥作用的,我们,我们积极参与。要以大国佛教的态度,向世界宣传中国佛教文化。同时,我们也要做到时刻保持的头脑,一定要示范优秀文化,正能量,积极进行正面宣传,来应对世界的风云变幻。

  心明大说,我们要通过各种对外友好交往,积极开展佛教外交,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辐射到南亚东南亚乃至“一带一”沿线的其他国家。云南作为民族文化大省,既有自身的特点,也有南亚东南亚的文化元素,我们要把这些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传承和,一方面要不断地探索完善,推陈出新。要按照习总的要求,不断创工作。“牢记祖训,不忘祖德”是我们的旨和传承,我们要、传承好老一辈祖师留下的道场,留下的文脉,留下的精髓,因为这是我们的财富。同时,还要向世界推介展示,让人民从感兴趣到发自内心地热爱并受益,甚至和我们共同携手中华文化。我们要积极地开展和“一带一”沿线国家青年的友好交往、对话和文化交流,这也有利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一带一”沿线国家的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