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上半年的统计数字令习惯了高歌猛进、捷报频传的国人情绪“回落”并引发焦虑,情形与2008年下半年有点相似。
先说说“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宏观经济趋势?简单地说,这是中国经济界金融危机条件下,运用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西部开发力度,调动各方资源,所有这些措施见效后出现的一个新情况、新格局。说白了就是一个“间歇期”,一个充满挑战和变数的转折点。
再说说“怎么办”。在宏观经济景气不甚明朗的情况下,不能消极观望,更不必情绪悲观,而是要加快转型,积极调整,放宽视野,进行一些富有远见的建设性工作,要有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
所谓企业转型不仅是产品和营销方式等转型,更是战略思想的转型、治理结构的转型,说到底是人的转型、观念的转型、品牌意识的真正。
人的做法就很值得我们学习。面对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同受波及的人并没有慌不择,而是利用经济放缓期企业开工不足、工人闲暇的时机,大规模地开展员工培训。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为经济恢复和下一次经济起飞蓄积能量。
先后推出了两套经济刺激计划,总计820亿欧元。其中,直接投资建设项目的只有130多亿。其余500多亿资金全部用于员工培训、汽车消费补贴和失业救济。让暂时开工不足的企业员工回到学校接受职业培训,提升技术水平、学习新的专业技能。在这些措施刺激下,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社会官员与三女子滚床单稳定,成为欧洲乃至全球应对金融危机的典范。这一点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