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财经讯 2015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于9月18-19日在举行,在主题论坛“普惠金融与社会责任”上,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晓山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杜晓山:我就主持人给我的题目,讲些个人的观点。几位嘉宾的发言,实际上已经触及到这个题目。我重点想讲一讲,我们现在普惠金融到底做得怎么样,我看央行的一个报告,2014年的报告,普惠金融基本上在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个结论我是比较赞成的。讲问题的时候,今天李均锋主任专门就几个问题里面点到了几条,我想讲的意思是,商业金融的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个理论本身有没有问题?我一直在思考这个事情。普惠金融如果仍然以我是商业金融、以利润最大化为我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的旨的话,那这个普惠金融就不要做了。所以,在这里面,第一,我们的、理论和认识问题如果不能够得到一个本质性的解决的话,这个问题是很难真正地、根本性地解决普惠金融问题。意思是什么呢?实际上这个理论在经济学里面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被认为是理性经济人理论、是经济学的最高理论,这个理论我认为是有局限性的,不是说它完全不对,它有两面性。如果以这个理论指导普惠金融,它只能是负面作用,没有正面作用。所以今天这个论坛的题目讲的是比较对的,我们即使是一个商业机构,追求利润最大化可以是你的目标,但不是所有的社会人或者是金融机构,也不一定是所有的商业银行金融机构追求的唯一目标。也就是说,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你追求利润的目标之间的平衡,这个问题不解决,普惠金融是不可能落到地的。这是我给大家讲的主题思想。
关于这点我想引述一下若干国内国外学者们的观点,对理性经理人理论不是全面否定,它是有局限性的,尤其在普惠金融的基础上,如果仍然以这个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指导理论,一定会产生落不到地的普惠金融。我这里想引用几位国内国外,主要是国外的。两位,一个是国际上的穷人的银行家尤努斯,孟加拉国民办的创始人,他说现存资本主义理论最大的缺陷,在于对的误读,在当前对资本主义的解释中,经营企业的人被描述为“一维”的人,其唯一的属性就是利润最大化,而人类理应一心一意的追求这个经济目标。这是对人类极其的描述,稍作思考的人就能看到,人类并非赚钱机器,关于人类的基本事实是,人是度的,他们的幸福有多种源头,而并非只是来自于赚钱。他还说,这种对人性的认识是导致我们经济思维不完整、不精准的致命缺陷,我们必须将经济理论中的单维度的人换成度的人,即同时具有和的特质的个体。当我们这样做了之后,商界的景象会立即为之一变。我们会看到社会需要两类企业,一类是为了,另一类则致力于帮助他人。我把基于人性的第二类企业称为社会企业,这正是我们的经济理论所缺失的。第二位是印度的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阿马蒂亚森的思想学说,他认为发展是人的发展,经济学应该关注现实的人,具体说是现实人的发展。这种经济学逻辑前提的设定明显比照出主流经济学的逻辑前提,理性经济人的缺陷和不足。所以,他把理性经济人说,他就像一个簸脚的驴,进入主流经济学研究者的视野的只是交换主体的逐利动机和行为,至于与此密不可分的其他因素,属于狭隘的视野化。他认为经济学应关注人的生活质量,而效用、财富、效率等都不能与生活质量处在同一逻辑层面上。我不一一念了,但是这里面中国的学者就提出了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说,我这里由于时间关系不一一列举。但是我不想耽误大家更多的时间。刚才李均锋主任专门就我们国家上一届的到这一届的对普惠金融的重视程度,在国际上的一些影响和作用也都作了简单的回顾。我这里把现在主管普惠金融这块的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的一个观点,他是在公开场合讲的。他说,微型金融、普惠金融,要在政策支持的基础上进行市场化操作,走保本微利的可持续发展之。我知道保本微利对商业银行是不能接受的,但是做普惠金融,这个观点如果不认同的话,我认为很难做。当然不是让他赔,他要可持续发展,要保本微利。他下面还说,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商业组织,需要在追逐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达到平衡,形成一种平衡,商业银行的内部绩效评价体系和内部授权体系要体现这样一种平衡。刚才李均锋主任也就这点讲了一点今后应该做的,实际上我非常赞同的就是潘功胜行长对普惠金融以及商业机构怎么做普惠金融的一些基本的原则和观点,如果这种理论、和认识问题上不的话,是不可能来解决普惠金融面临的非常尴尬的局面,很多农商行、农合行、农信社的一些领导同志,包括一些具体工作同志跟我讲,他们很困惑,他们愿意为农户服务,愿意为小微服务。但是,他们的商业大股东们要求他们必须给我增值,必须达到多高的利润率,必须做放大的,要有效益的,不要做那些小的。他说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想做,我们有对社会的一种情怀和对“三农”的联系。但是他们就遇到这种困境,你们说这不是一个现实问题吗。
另外,我再利用这个机会讲一讲一个观点。保本微利的可持续发展的普惠金融之,实际上是既不主张补贴式的政策性扶持性的金融,也不主张商业利润最大化的金融,而是要兼顾金融供给双方的利益平衡,兼容供给方兼顾自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平衡,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金融机构博弈性和弘益之间的平衡,市场规律不只是用于自律和律已,也应用于律他。先公后私,利己与利他兼顾,是和国家的本质要求,对偏颇的理性经济人的理论是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因为在我国的现实经济领域,无论对和监管,还是商业性机构,或是教学、学术研究界,以至社会和,都应该对理性经济学理论进行认识理论上的梳理和纠偏,不应该再像过去人们经常看到得那样,把商业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社会责任和视为是正确的、理所当然的、无所非议的、天经地义的。这种观点和理论如果不予以纠正的话,我认为是不能够做好普惠金融的。
提问:我是来自高盛企业责任部的,我的问题希望在场的嘉宾能够解答。从我们公司的角度,我们通过企业责任的工作,在全世界三个国家培训女性的创业者,在去年我们还新成立了一个女性企业家融资工具。很多研究报现,在全球发展中国家,女性企业主的中小企业,有70%的比例都是没有或者是少有金融服务的,这个中间的空白有达到2850亿美金,所以我们跟在场的IC已经共同合作在建立了在互联网的女性金融产品。请问在不同的视角怎么样能够促进跨界的普惠金融,包括公共、私营部门,共同推动普惠金融生态系统的发展,大家有什么样好的?尤其是在女性拥有的中小企业融资上有什么好的?谢谢。
杜晓山:讨论到妇女问题,国际上的经验我们不讨论。国内的,现在如果我们关注一下非营利性、非的社会组织开展的小额信贷,这些组织,至少有的机构是100%的贷款人是妇女,有的是80%是妇女,在NGO这一类的公益小贷,或者非营利小贷,而且有追求保本微利和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拿补贴的。关于补贴,全国妇联就是拿妇女创业小额贷款,就是既贴息又,这是补贴的。这一块不是不可以,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不是普惠金融的主体,老要补贴,老要其他的东西,怎么能可持续呢?至少要保本微利。保本微利在中国有非常多的例子,我们不展开了。在公益性以外,商业性怎么做?其实完全可以学习,尤其是在农村完全可以去学孟加拉管理办法的一些经验,例如对妇女一般性的贷款,它是要求有性别上比重的要求。我给你的贷款50%以上给妇女,明确给女性,否则我就不做。这样的事情上是可以做到的,从政策上是李均锋他们讨论的问题,从实践中是完全可以解决的,但是从理论、和认识上,我认为不管从的角度,还是从民间,包括界、包括商界。我刚才讲的内容,如果一天到晚就想利润最大化,这一点的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必须要把这个问题从理论上理清楚了,我们实践中才会不懈、锲而不舍地把这个事情做下去。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