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区域合作与新经济地理发展研讨会”在广西大学举行

※发布时间:2018-5-4 21:44:22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由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和广西大学商学院联合主办的“区域合作与新经济地理发展研讨会”于1月31日在南宁举行。来自全国20多所高等院校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付晓东教授主持开幕式,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安虎森教授和广西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兼应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黎鹏教授分别致开幕辞。

  在内外及国际区域合作大背景下,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和广西大学商学院联合主办此次会议,旨在就国际地缘经济与新经济地理发展及应用展开理论研讨,并围绕沿边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及其在“一带一”建设实践中的作用等问题展开分析,为广西的对外与区域合作提供理论与政策。

  会议分“新经济地理发展与高铁效应”和“一带一战略与区域合作”两大专题展开。会上,安虎森教授以和天津为例对相邻城市竞争、合作与双赢机制的理论分析,对于包括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内的城市群发展具有理论意义。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赵作权研究员指出,中美两国经济都经历了从南北向格局往东西向格局转型的空间扩展过程,边疆是国家及边境省区发展的一大机遇。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陈斐教授对“赣湘合作试验区”的分析,是包括“桂粤合作特别试验区”等跨省市园区在内的一个典型案例。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郑长德教授关于省域族群多样性、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指出,当族群关系和谐时,族群多样性促进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有利于经济增长。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覃成林教授认为高速铁正在成为影响城市竞争与合作的新因素:高铁不仅产生时空压缩效应,亦扩大经济活动空间,使要素流动和企业活动的空间显著扩大。比如广东、贵州、广西三地借助贵广、南广高速铁开通,已开始积极推动高铁经济带与城市网络建设。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金凤君研究员对我国高铁网络扩展的地理效应进行模拟分析后指出,高速铁的发展极大地缩短了城市间旅行时间,且高铁沿线城市可达性有明显提升,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和“廊道效应”;高铁的发展为城市群地区空间结构的重构创造了条件,促使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日趋明朗;高铁开通后,为广西的对外与区域合作政策创造了条件,并在面向东亚地区的国际高铁网络建设中发挥作用。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高志刚教授关于新疆建设丝绸之经济带核心区的策略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院长武友德教授关于云南省打通长江经济带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大动脉的战略分析,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教授关于珠江西江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等两大流域经济区发展的共性问题探讨,对“一带一”等区域合作战略实施作了精彩的案例对比分析。广西大学商学院应用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提出,在“21 世纪海上丝绸之”的建设应处理好地理、经济、以及文化等四大差异性问题,并通过塑造比较优势、获得专业化效益、分享专业化分工的外部效益等深化新一轮国际分工的演进过程;中国应当积极承担起提供国际公品或服务的角色。

  主题报告之后,研究会还举行了《全国经济地理丛书》编写第二次会议,对各省市经济地理专册的编写进行了深入的经验交流与热烈的讨论。(李红/文黄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