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第八届两岸三地人文与社会科学论坛举办

※发布时间:2018-8-18 6:54:45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2015年10月17日至18日,主题为“中华文化与现代世界——新文化运动一百年”的第八届两岸三地人文与社会科学论坛在大学凯原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大学、“中央大学”、中文大学等七家单位共同主办,大学承办,大学社会科学部协办。

  大学常务副校长刘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中文大学副校长张妙清、“中央大学”副校长李光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中心王泓仁、南京大学校长助理范从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等出席了17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副部长王磊等,以及来自两岸三地的近40位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在开幕致辞中,刘伟对来自两岸三地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自2006年首次举办以来,两岸三地人文与社会科学论坛已经走过九个春秋,论坛不仅是两岸三地人文社科学者相互交流、沟通学习的重要平台,更具有凝聚中华智慧、促进文明发展的非凡意义。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承担本次论坛既是幸事,也是所应担当之事。随后,来自其他主办单位的领导分别致辞。

  开幕式后,大学韩水法教授和“中央大学”汪荣祖教授分别进行了主旨。韩水法教授以“作为他者的自身——新文化运动中的中国认识和认同”为题,分析了在作为中国现代历史大变局关键点的新文化运动中,人民对中国的认识、知识背景、判断和情绪与他们的决定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因素对中国社会现代变迁的影响。汪荣祖教授以“世界和平需要国学里的”为题,阐述了“”与“”的区别,并认为美国推行的“”不可能带界和平,只有“”才能。

  17日下午,论坛先后进行了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发言:在第一单元的发言里,围绕“科学与人文——中华文化的现代”的主题,分别就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科技与天气对社会心态的影响、哲学与科学的跨领域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在第二单元的发言里,围绕“历史与现实——新文化运动与现代中国”的主题,分别就《新青年》创刊与近代中国文化、国际视野下的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18日上午,在论坛第三单元的发言里,围绕“与秩序——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主题,分别就中国礼教与现代秩序、地方行政机关的参与,绩效管理、个体主义与家庭主义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最后一单元发言里,围绕“中国与世界——和平崛起与全球”的主题,通过分析,探讨了中国崛起对于亚洲的影响以及亚洲人民对中国崛起的态度。季建业的情人

  在18日下午的闭幕式上,王磊代表承办方进行了大会总结,各位参会者对论坛取得的进行了高度的评价。

  两岸三地人文社科论坛最早由中文大学、南京大学、“中央大学”三校于2006年联合举办,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8届。目前联合单位已经增加至7家,包括大学、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等四家高校及科研院所。

  该论坛在两岸三地的学术界享有很好的声誉,为中华文化和文明的传承与交流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论坛有三大特点:一是地域上横跨、和,涉及两岸三地;二是内容上主要讨论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问题,且具有交叉学科研究的特点,参加讨论的不仅有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的专家,也有经济、、法律、社会等社科方面的专家;三是讨论的问题往往都是两岸三地共同关心的话题。

  首届论坛主题集中在文学与文化方面,以人文学科研究者为主。第二届论坛以学科互动与整合为主题,强调不同学科间的互相对话。第三届论坛有较多来自自然科学领域的学者,会议主题扩展至全球化与城市文化研究。第四届论坛举办于四川5.12大地震后,以“灾难与公共管理”为主题,讨论对于灾难的预防、管理与人文关怀。第五届论坛以“绿色启动——重启人与自然关系”为主题。第六届论坛题目是“健康、和平、可持续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视野”,与会学者来自人文、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领域。第七届论坛2014年11月首次在举行,以“公平与发展”为主题。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