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以来,桓台县以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和满意度为目标,认真践行“三服务、两满意”组织工作价值观,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统筹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和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为“打造实力桓台、建设幸福城乡”提供了坚强组织。中央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对桓台县创先争优活动作出重要批示。中央和省委创先争优《》、《组工信息》、《》、《山东组织工作》、《山东组工信息》、《大众日报》等对桓台县党建工作进行了推介宣传。
“新建卫生室确实是件好事,大伙都盼着呢!”“我觉着咱的新卫生室应该尽量配齐药品和医疗用具,有个头疼脑热在村里就完全解决了。”……近日,在桓台县镇莫,不少村民围着村卫生室施工现场,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在挂包单位县委办的协调帮助下,该村多方筹资10万余元对村卫生室进行提升,看到多年的“看病难”问题得到解决,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村民的“喜悦”,源自正在开展的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活动。今年以来,桓台县创新密切联系群众方式,突出“送财送智促发展、送情送暖促稳定”,通过“领导联镇、部门包村、干部联户”,促使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与群众零距离沟通,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党和群众、机关与基层之间架起了“连心桥”。
为推进活动深入开展,县委专门制定了《关于开展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活动的意见》,要求县委常委每人挂包一个镇(街道),县大班子领导每人确定一个后进村作为联系点,带头进村入户,加强工作指导,努力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80个县直部门单位帮扶80个村,帮助村“两委”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增加村集体经营收入、提高村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等内容,进一步明确发展思,积极探索富民强村新子;1142名科级干部每人联系20户村民和2户困难群众,每年走访一遍,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包村部门和机关干部认真落实包村责任,千方百计办实事、解难题,努力使村班子得到新加强,群众得到新实惠。县民政局帮助镇唐五村新上机械加工项目,年产值达500万元,吸纳本村劳动力30余名;县国土局提供资金5万元,帮助索镇永安桥村增容一台250千伏的变压器,解决村内夏季用电问题;县农业局指导荆家镇陈桥村成立实秆芹菜合作社,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帮助提高芹菜种植效益……截至目前,全县各部门围绕包村工作做出公开承诺293项,已完成149项;建立健全管用制度156个;帮助培训特色产业项目33个,协调落实资金249.1万元,扩建、修缮村级活动场所26个,帮助15个村整修村内道23.9万元,帮助24个村解决了供水问题。1142名科级干部走访群众18514户,走访困难群众1985人,帮助解决问题584个。
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帮扶成效,桓台县从县直部门和各镇选派53名机关干部到薄弱村担任“第一”,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实现了抓党建与抓发展、惠民生、促稳定紧密结合。“干部奔上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家中,俺们亲身感受到了党的好作风,老百姓着实高兴!”新城镇新立村村民贺兴武说。
“从前办事,经常因为材料不全或者别的原因,来回跑好几趟。自从有了干部帮我们‘跑腿’,我们省事多了。”日前,居住在镇东营村的宋志程接到村“”荆象治送来的户口本,乐呵呵地说。前几天,宋志程要办理常住户口,于是他到东营村村民事务代办服务站填写了《村民事务代办承办单》,并将相关材料交给了荆象治,没想到,用了不到3天的时间,就帮助他办理完毕。
今年以来,桓台县为加快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提高镇村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全县全面推行“村民事务干部代办”,积极构建“村级事务镇代理、村民事务干部代办”的“双代”工作新机制。
在推行“村民事务干部代办”制度中,桓台县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项目,对村民需要代办的事项进行梳理归类,将证照审批、缴费报销和公益服务3大类共30个事项纳入全程代理服务范围。各镇(街道)在推广过程中,又分别结合各自实际,不断完善和丰富服务内容。马桥镇祁家村为适应旧村、合村并居工程给村级事务管理带来的变化,将物业服务纳入干部代办范围内;城区街道办事处兰香园社区结合社区工作实际,设置了9类32项服务项目……在这些服务项目中,从残疾证办理、组织关系接转,到调解群众间的邻里纠纷,涉及群活的方方面面。
为搭建代办服务平台,桓台县在各村整合服务站等资源,设立村民事务代办服务站,各镇整合服务中心和“六代理”中心资源,建立村民事务代办中心,专门受理群众代办事项。田庄镇选取旬北村、辕北村等5个村作为代办工作示范点,以示范促代办工作推行,以示范促服务质量提升。各镇以驻村干部、村“两委”、大学生村官、“第一”为主体,每村设置2至3名,实行一周七天工作制。针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村民,桓台县还推出了上门服务等内容,实现了代办工作全覆盖。
同时,桓台县还将推行“村民事务干部代办”制度与“双联系双覆盖”活动结合起来,即村“两委”联系和村民代表,和村民代表联系群众,实现联系全覆盖、工作全覆盖,建立了一条从倾听到为群众解决问题的畅通渠道。果里镇东义和村王淼到村民王强家中走访时,了解到他的孙女因为患有疾病,需要办理残疾证,于是主动帮助整理各种材料,并全程帮助办理残疾证。王强说:“原来有事的时候是我们找村干部,现在村干部不仅主动找到我们了解问题,还积极帮助我们解决困难。”
推行村民事务干部代办制度以来,村干部的形象在群众的心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村民们高兴地说:“过去是干部‘张张嘴’,群众‘跑断腿’,现在是群众一‘张嘴’,干部忙‘跑腿’。”说起现在的干群关系,东义和村党支部张士玉深有感触:“推行村民事务干部代办制度后,村干部的工作量比以前有所增加,但是村干部和群众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
今年,桓台县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喜讯频传:东岳集团“全氟离子交换材料及其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含氟功能膜材料创新团队被评为“优秀创新团队”,博士王婧被确定为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桓台县于近日被省委、省表彰为2011年度“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这是桓台县大力扶持行业领军人才打造优秀创新团队取得的可喜。
桓台县牢固树立“以效益体现价值、以财富回报才智”的人才,围绕推进“一个中心四个片区”建设和六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实施“363”优秀创新团队培养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30个优秀创新团队,培育氟硅新材料等6大特色产业人才集群。
外引与内培并举,培育领军人才。一方面,精心策划重点科研项目引进人才,立足集中发展六大特色产业集群,策划了一批在国内外处于领先的优质科研项目,引进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高端人才及重大项目、研发课题的领头人,如全氟离子膜研究专家张永明教授、中国第一台多联式中央空调创始人张晓兰博士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在研发项目产业化中培养人才,先后带动和发展起“含氟功能膜材料”、“空气品质建筑节能”等10个优秀团队,造就了全国机械行业劳动模范李学超、化工行业首席技师郭秀学、十大杰出青年张恒等“本土”领军人才。
联姻与自建结合,搭建创新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创新团队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姻,联合建立“技术创新实验示范”、“科技攻关小组”,聘请院士、知名教授专家担任“首席技术顾问”,领衔开发科研项目,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加大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建设力度,对当年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梦见钱被盗心的,分别一次性励企业30万元、15万元。目前,全县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泰山学者岗位各1个、院士工作站8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25家。
放权与激励并重,激发创造活力。制定《关于加强优秀创新团队建设提升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明确创新团队可以根据行业、产业的发展要求自主立项,扩大创新团队在人员配备、设备配置、经费使用等方面的自主权,团队用什么人、给什么岗位、拿什么薪酬完全自主。对团队中的技术、承担重点科研项目的带头人实行年薪制、股权分配、期股期权等,设立“优秀创新团队特别”和“杰出人才”,有效激发了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近年来,10个优秀创新团队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和项目7项、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2项及国家火炬计划、星火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30余项。
华中科技大学张勇传院士到锦华电力公司考察时高兴地说:“桓台县有这么多好的企业,我们愿意把项目留在桓台!”
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地举起右手,“我宣誓……”,5月7日,桓台县委组织部在服务中心大厅举办“活动日”启动仪式,部机关重温了誓词,并交纳了当月党费。随后,到马桥镇走访了困难户。
起凤镇组织开展“活动日”暨“上党课”活动,80余名干部及“第一”先后到泰宝集团、仁丰纸业、马踏湖生态蓄水项目、华沟村文化大院、起凤镇便民服务中心,在一线上党课、受教育、接地气。
汇丰石化党委把“活动日”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分期分批进行拓展训练,促进发挥先锋作用,增强员工的团队,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桓台县深入推行“活动日”制度,以党支部为单位,每月确定一天为“活动日”,重点开展“五个一”活动,加强对的经常性教育。
交纳一次党费。按照“主动按月交纳党费”的要求,按标准足额向党支部交纳党费,强化的身份意识,增强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组织一次学习。通过集中学习、座谈交流、收看远教节目、外出参观学习、邀请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政策措施、业务知识、先进经验、法律法规。
搞好一次议事。围绕党组织的各项工作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发表意见、提出,分析原因、研究对策,使“活动日”成为推动工作开展、议事、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平台。
进行一次宣传。深入基层群众,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和政策,宣传支农惠农措施,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等,为群众答疑解惑。
开展一次活动。组织通过设立先锋岗、责任区、承诺制等形式,创先争优;组织走访慰问老、困难、困难家庭,与困难群众“结对子”,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整治、美化绿化、便民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荆家镇党委副王开永说:“开展‘活动日’,进一步增强党日的规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支部好组织,愿参加,群众很欢迎。”
打开电视,收看党建快报;鼠标一点,进入网络课堂;轻轻一按,接收“红色”彩信……在桓台,教育正时代发展潮流,搭上信息化“快车”。
雁行千里不掉队,风筝高飞一线牵。刘军荣是万鑫建筑集团的一名普通,由于工作需要,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施工,但他的手机每周五都能准时收到来自家乡的手机党报彩信。刘军荣说:“人在他乡,心系家乡。一条条彩信让我始终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牵挂,也时刻激励我铭记员的神圣职责,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今年以来,桓台县积极创新信息化条件下教育方式途径,大力推进教育上电视、上手机、上互联网、上、上“五上”工作,进一步拓展了教育渠道,扩大了教育覆盖面。
4月份,县委组织部与县广电局联合开办了《桓台党建》栏目,设置了《党建快报》、《桓台先锋》、《党旗风采》等版块,每两周一期,每期时长10分钟,每周五晚首播,周一、周三。专门抽调4名专业采编人员成立了栏目办公室,并在运行经费、工作人员、管理考核等方面出台了有关政策,确保栏目高效运行。“镇(街道)党委谈党建”、“第一在基层”等节目,在广大中引起热烈反响。
同时,把《桓台党建》栏目通过调频一并,扩大了栏目覆盖面。此外,桓台县还在《桓台大众》开设了《桓台党建之窗》专栏,集中宣传全县党建工作和先进典型,每周3期刊发;依托县信息中心《桓台手机报》平台,开通了手机党报,每周五定期播发,覆盖全县干部群众1万余人,在全县形成了全方位、广覆盖、立体式的教育网络,构筑起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同的家园。
只有坚定不移地把组工干部推向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让组工干部在感受中、在实践中淬炼、在历练中成长,才能提升组织工作引领、推动科学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桓台县委组织部把提升能力素质作为基础工程,引导组工干部从正在做的事情做起,从砺才干强素质的全方面学起,从跳一跳能够得着的高标准奋起,着力提高组工干部协调能力、办事能力、写作能力,不仅想到做到,而且做实做好,更要说好写好,努力达到党性强、能力强、形象强“三强”。
首先从抓思想入手,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活动,着力强化组工干部的党性观念、大局意识和服务。今年全省推动县域科学发展整体提升综合实力工作会议刚刚结束,县委组织部就利用两周时间以“组织部门在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中干什么”为主题,组织机关干部分3个调研组,深入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中小微企业开展专题调研,听取对组织部门如何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引导组工干部牢固树立“组织工作也出生产力”的观念,增强服务大局、推动经济发展的意识。活动中,共征求各类136条,形成的《非公有制企业盼望组织部门服务企业发展应重点在12个方面下功夫》调研报告被市委组织部《领导》刊发。
打造学习日常化、调研常态化、实践常规化“三化一体”工作机制,让组工干部养成自觉学习、主动思考、注重实践的行为习惯,是桓台县提升组工干部能力素质的主要举措。
桓台县委组织部围绕打造学习型机关,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每周一下午为部机关雷打不动的“读书学习日”; 编写《经济学常识选编》,组织重点学习,提高组工干部的经济理论水平,不断增强服务科学发展、富民强县的敏锐性、主动性、创造性;设立“图书阅览室”,通过购买、捐赠、协调筹集了、经济、法律等各类书籍2000余册,要求组工干部“月读一书、季写一文”。定期举办“组工论坛”,鼓励大家踊跃发言,交流心得体会。邀请老部长讲传统,邀请市商务局领导讲政务礼仪,规范日常养成,提升组工干部境界。
工作在一线开展,作风在一线转变。桓台县委组织部把经济社会发展一线作为组工干部的主战场,分4批选派工作经历相对单一的组工干部到镇村、县直部门及重点企业跟班锻炼,让组工干部在发展一线长经验、学本领、转作风。
确立马桥镇为部机关联系点,部长、副部长分别挂包1个村,每名组工干部帮扶2—3户困难群众,至少走访20户群众,并选派一名组工干部到马辛村担任“第一”,长期驻村帮扶。活动中,共走访群众500余户,征求意见124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53个。马辛村党支部郝子成说:“俺们村结上一门‘好亲戚’,组织部的同志们真正把马辛村当成了自己的家,把村民当作了自己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