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资讯总编辑吴晨光:揭秘内容分发的最新逻辑-中新网

※发布时间:2017-8-31 18:35:45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今天,内容生产的已经发生了——从专业人士到自人。这就如同初期,在“国营饭店”傍边,诞生出一批个体饭馆一样。

  内容分发的也已经发生了——从专业人士到社交,再到算法(人工智能)。先有用户画像、再去匹配内容,这是算法的根本。相对于传统和门户网站,如同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

  但编辑、算法、社交三种分发模式,单纯靠每种都有问题。所以,大平台正在“三合一”的分发模式。微信、一点资讯是典型的探索代表者。

  正因为有了“千人千面”的分发逻辑,才催生了大量长尾领域的自内容的诞生。也正因为有了2000多万个自账号,才会促使平台更深入研究“千人千面”。内容生产的转换与内容分发的转换,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自人到一个平台上发文,无非想获得两个东西——利与名。利,是以钱为代表的收益;名,是内容展示、点击、分享、收藏、用户停留时长等指标的综合数据。而平台要做的事情,就是先定义优质内容,然后把利和名分配给它。

  算法分发的核心有三个:用户画像、文章画像、算法模型。用户画像:你是谁,喜欢什么?文章画像:这是一篇什么文章?什么题材?什么领域?是好是坏?算法模型:如何实现用户画像和文章画像之间的最佳匹配。算法的核心难度,是体察人性。

  如果你不去研究“冷启动”,那用户很快会。冷启动,就是你下载一个APP第一次看到的内容,如同谈恋爱时的第一面。

  编辑以价值观为导向,算法以数据为导向。价值观公平,数据效率。我们要做的,是在公平和效率之间找到平衡点。一点资讯走的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

  未来的编辑是复合型编辑,要了解算法、了解自、了解短视频——因为这些都是大平台的标配。只想做蓝领的编辑,最终会被淘汰。

  “格物穷理”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不过一旦想通了,你就能把握事物运行的规律。如果再做到“知行合一”,就会战无不胜。

  需要说明的是:此文选的一次内部分享。因部分内容涉及重要数据,所以删除了相关细节。但这一篇框架、结构很整的文章,每一个观点背后,都隐藏着无数次探索、碰壁和失败。“知行合一”的乐趣也就在此间。

  最后特别感谢“一点晨光”的粉丝。很多铁粉一直在后台催促我发文。我基本都给了回复:这个公号做到现在,如果只发口水文或者鸡汤文,意义不大了。互联网上不缺内容,但缺少真正的思考。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更需要我们沉下心来,方有所成。

  如上图:从一百万年前人类诞生开始,就由以上四个环节组成——内容获取(生产)、内容审核、内容分发,以及用户互动。直到今天,这四个环节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就在最近2—3年里,每一个环节的内涵发生了本质变化,特别是在内容生产和内容分发环节。比如,在门户时代,我们强调的是海量和快速;而在今天,我们更强调丰富与精准。

  2016年,我曾提出一个概念——内容生产的转换。以前,谁有生产内容?是我们在座的人,以及我们的合作伙伴——包括、、中国新闻周刊等等。也就是说,专业人士拥有生产内容的,这些专业人士是职务行为,其实代表其背后的机构。但现在,每一个自然人都有生产内容的,这就是自。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年中,微信公共账号注册超过两千万个,其中两百多万个为活跃账号。而在一点资讯平台上,2015年8月,我接手的时候,只有不到5000个自,而现在一点号(也包括我们的友军凤凰号),已经接近50万个,每天发文近20万篇。

  再看下面的数据:最近一周时间里,在一点资讯App平台上,自的展示量、点击量、分享量、评论量占、收藏量、阅读时长都超过了90%(其余为RSS抓取等方式接入的内容所占的量);而在两年前,这些数据不到30%。

  所以,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是内容生产者”的下,我们要认真地去面对今天的形势,去协同作战、精细化运营。

  怎么去运营自?首先,要有这样的胸怀——天下所有优质内容都应该为我所用,天下所有优秀的自人都应该是我们的作者。打破什么东西都要原创的思维,因为读者(用户)根本不关心你的内容是不是原创,他只关心内容是不是好看、是不是重要、是不是他感兴趣的。

  我进入行业已经整整20年,关于优质内容的定义,其实是每一天都思考的东西。如果从文章(或者视频、图片、直播等)角度而言,无非是8个字:选题、采访、写作、包装(主要包括标题和图片)。关于好的选题、好的采访、好的写作、好的包装,这些已经阐述过多次,如果大家有疑问,可以看看《超越门户》和《自之道》这两本书,我就不再累述了。

  确实经典——能总结出这样的话,证明他们是在认真思考。短视频正值风口,也希望大家在这方面多一些想法。

  对于优质内容定义的第二个维度,是自号。它相当于平面时代的“栏目”,是文章的集合。公号是否优质,可以从以下六个维度定义。

  第一是原创度。“天下文章一大抄,一把剪子一把刀”,有了电脑和互联网,抄袭的成本又变低了很多。正因为自号互相抄袭情况非常严重,所以优质号必须是原创。

  但我们必须要清楚,怎么去定义和鉴别一个公号是否原创。在网上搜索资料作为背景补充在文章里,或者对已知内容进行分析后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这不能算抄袭。所以,要能界定特别是标题、图片、文章的重合度比例问题。也正因为自的量很大,所以这事情也不是人干的。而是要通过一套版权系统,进行梳理对比。技术应该能够鉴别全网谁是首发,重复度有多少,并去清理“做号党”。现在,“做号党”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他们很善于捕捉热点,并迅速搜索热门文章,东拼西凑,再搞一个标题党,以骗取点击。“做号党”生产的内容一旦进入我们平台,会大量瓜分流量和补贴,导致真正的原创优质内容进不来,而且会引发大量的版权官司和投诉。

  第二是垂直度。迄今为止,一点资讯还有很多内容是通过RSS抓取方式接入的。特别是一些大内容源,比如。我们也会按照稿源的质量对它们进行评级,从一级到六级,由差到好。那么问题来了,的内容,有经典的也有一般的,你怎么定义它的级别?但这个定义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着内容分发的权重。

  所以,我们要对的内容进行拆解,比如拆解成新华时政、新华财经、新华军事、新华娱乐、新华文化等等。如果新华时政是最好的,就给它评六级;新华是最差的,只给它二级(我只是打个比方,新华娱乐还是很好的内容)。而新华时政可以再拆解,比如人事变局、官员落马、重大会议、政策解读等等。每个领域,我们都可以定义它的级别。

  拆解到最后,就是各种各样的“号”。拆分得越细,越有利于分发——除了明确好坏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可以更精准分发。我们知道,一点资讯的分发逻辑是千人千面,如果我们的号定义得非常精准,推荐文章时也就非常精准,就可以把相关内容发给对它感兴趣的人,增加文章的点击率——这是个效率问题,之后我会详细。

  第三是活跃度。账号——特别是高级别的账号,每周、每月发文的数量和比例,这就是活跃度。但更精细化的运营,是我们要比与“友商”平台上的发文数、发文质量,以及发文时间的差距。我们必须清楚:一篇时政文章,如果在对手的平台上先发了,晚多少时间我们可以;一篇财经类的文章,晚多少时间我们可以……有些内容,如果差上一两个小时,即使发了,意义也不大了。这种精细化运营的思和方式,一定要贯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第四是关注度。这个概念,是我第一次正式提出来。所谓关注度,是指某个自号的用户订阅数,以及用户订阅之后,这个号与他之间的关系有多密切。

  为什么大家愿意在微信上开设自号?除了玩微信的人多之外,微信号的订阅关系非常明晰——粉丝订阅之后,只要发文,就会给用户很明确的提示。而在其它平台上,这个功能需要加强。

  我们先要建立订阅功能。这个相对简单,在产品的文章页上加个按钮就可以了;也可以在首页流直接推荐公号。方法有很多,但订阅之后的关系常复杂的:比如,是不是要PUSH?网易号就有这个功能——当你订阅了某个账号之后,会给你PUSH这个公号发出的内容。但如果你订阅了100个账号,PUSH哪个?在PUSH的同时,要不要给你推荐到首页流?推荐到第一屏,还是第二屏?推荐的频率是多高?这种推荐,与你后期的点击、分享等行为有什么关系?总之,这涉及算法,非常复杂,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如果不建立订阅功能,自人就永远也找不到自己和用户(或者说是读者)之间的关系,他就不愿意来这里发内容。

  第五是知名度。这个很好理解,就是自作者的身份,或者说江湖地位。我们又把自人分为三类:名人、达人、普通人。名人是指他具备社会知名度——比如姚晨;达人指他在某个领域具备知名度——比如吴晨光,影响力仅限于传媒圈。这两类人来一点资讯开自,我们在内容的分发上是加权的。也就是说,同样质量的文章,我们优先分发名人写的。我们也在努力,把一点平台上的普通号培养为达人号、名人号,这是平台的责任。

  最后是内容质量。号是由文章等内容构成的,内容质量决定了公号质量。关于内容质量的定义,前面已经说过了,不再累述。但要强调是,每一个维度的背后,都是一套体系——包括产品、算法,也包括对数据细节的洞察。对于编辑,这些都是很新的东西,转型之道,也从此开始。

  大家请看一位自人统计的表格。包括一点资讯的一点号、今日头条的头条号、网易的网易号、UC的大鱼号、企鹅的自平台,以及微信号。通过这张表格,你可以看到,平台给自人带来了哪些利益。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