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新加坡“90后”17天行:影像记录民俗故事

※发布时间:2018-8-22 21:43:01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中新网8月4日电 (南如卓玛)“一条河,一座桥,一碗面,一座城”,这是新加坡“90后”大学生许文俊心中的印象。

  许文俊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大三学生,17天前抵达,参加2015“·外国青年影像计划(行)”活动,第一次来到中国西北,背着摄像机,走访的大街小巷。8月4日,他向中新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我在黄河边结识了老伐工马建华,拍摄他的故事,使我对这座城市心生。”许文俊跟拍马建华在黄河上的“漂流生活”,记录他缝补羊皮、用嘴吹气、用桨感受水流的技艺。

  21岁的黄裕珊是许文俊的同学,看似文弱的小女生,背着书包走进了的清真寺。“新加坡也有穆斯林,但是他们都是马来人,所以我很好奇华人穆斯林文化。”

  黄裕珊历时四天,用镜头拍下了清真寺里的穆斯林,并在穆斯林聚居区记录了清真特色小吃。同时,探访穆斯林家庭生活,关注少数民族孩子教育。“他们都很友好,清真寺的阿訇跟我分享了很多西北穆斯林文化”。

  黄裕珊告诉中新社记者,是一座充满包容性的西北边塞城市,各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在这里共同发展。“问,人都会给你塞饮料。”说着,她竖起大拇指。

  启动于2011年的“·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是由师范大学发起并组织的文化交流项目,今年的主题是“人·家·国”。来自新加坡和的13名大学生历时17天行完成了11部纪录片。

  新加坡大学生易斯的祖母78岁,祖籍在中国广东。“我在新加坡努力学习中文,希望有机会来中国看看祖辈生活过的地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发展。”

  易斯选择“讲述”的秦腔文化和雕刻葫芦技艺。“一个手,五个手指动一下都有不同的意思;一声喊,声音高低都表达不同心情。”他用镜头拍摄了秦腔演员的日常生活和登台表演。

  “我在白塔山找到一个姐姐,她大学毕业后就在山上雕刻葫芦,脖子上有痣代表什么技术精湛,令人不可思议。”易斯讲述了姑娘博学多识,却隐居山林传承百年雕刻技艺的故事。

  8月4日,第五届“·外国青年影响计划行”影片在西北师范大学展映,11部纪录片内容涉及牛肉面、兴隆山、羊皮筏子、正宁小吃、秦腔、民谣、穆斯林文化、刻葫芦、电影人等故事。(完)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尴尬。东莞外来工群像:每天坐9小时 经常...66833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