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海南的特色文化主要是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而说到这些民族文化,就不得不谈到他们的婚俗习惯。黎族和苗族是没有文字的民族,只能靠图示、语言、行动和仪式来传承民族的传统文化,而婚俗正是展现民族礼仪规范、行为模式、教的方式。少数民族聚集的琼岛,除了汉族地区悠远流长的婚俗历史外,黎苗婚俗也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本期将通过丰富多彩的黎苗婚俗,带领读者感受古老的黎苗文化。
新中国成立以前,因为生活习惯的差异,各个方言族群的黎族人之间互相通婚的很少,多为方言族群内部的通婚。海南黎族分为哈方言、杞方言、润方言、赛方言和美孚方言五个方言区,各方言区语言、生活习惯不同,传统婚俗也有不同,同一方言区不同年代婚俗也略有不同。有的方言区杂居,婚俗也在相互自然参照中产生一些细微的变化,但各方都一致认可的则大多保持不变。但是各个方言族群内也是严格同一血缘通婚的,在外围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的黎族人,凡是同姓的,无论地区相隔多么远,都不能通婚。解放前黎族和汉族通婚的情况也有,但大部分是汉族商贩娶了黎族姑娘为妻,而且要一辈子居住在黎族地区。汉族女子嫁给黎族男子的很少,就是在解放以后也不多,仅出现在城市劳动者的范围里。黎族苗族通婚的为数也少,黎族地区一般盛行早婚,男女在15岁至17岁便结婚。
上世纪50年代,黎族人举办婚礼用的是大长桌子,新娘、新郎和亲朋好友分坐两侧。长桌子上摆着一个大酒墩,黎族人以此用来会客,以酒寓情,显示出他们的热情好客。所谓酒肉与丝竹,好客的黎族人不仅好酒好客,在他们结系婚缘中,歌声也是贯穿始终的元素。
“五指山上,藤缠藤,藤缠树来根连根,生要同生,死要同死,我俩永远不分离……”青年男女用黎语对唱情歌,声调和韵味不同于汉语歌,显得格外婉转、动听、迷人。海南黎族青年男女一般在三月三、隆闺房中彼此相识,在交往过程中,他们通常会以对歌的形式表达彼此的爱慕之情。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对于黎族的印象是能歌会唱的原因之一。
黎寨里有许多小巧别致的茅屋,黎语叫做“布隆闺”或“隆闺”,意思是“不设灶的房子”。“隆闺房”实际上等于汉族人的“儿女房”,黎族青年男子经常聚居的“隆闺”称为“兄弟隆闺”,少女们聚集在一起的则称为“姐妹隆闺”,“ 隆闺”大概可以住四五人,小的仅住一人,住一人的为数较多。类似于琼南汉族婚俗中的“号”或“坊”。
“隆闺”是男女青年倾心向往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对唱山歌,互诉衷肠,共同浇灌爱情之花。每当黄昏,小伙子们就穿戴整齐,身挂火药枪和尖刀,拿着弓箭和笛萧,三五成群或独自到外村的“姐妹隆闺房”寻找情侣。他们可不是大摇大摆进去的,而是要经过一番。于是,从求取爱情开始,黎族不同形式、多种多样的对歌就开始“登场”了。
在对歌形式中,有开门歌、来意歌、请坐歌、试情歌、结情歌、赠礼歌、约婚歌等等。比如在试情歌时,“隆闺”里有好几位姑娘,小伙子就必须唱试情歌,姑娘们听后,谁对男子有好感,愿意跟这位小伙子谈情说爱,谁就得把歌对上。小伙子会唱:“欲想吸烟又无火,欲吃槟榔又无灰,欲想煮酒又无水,欲想交情又无媒。”喜欢他的姑娘就会接唱:“哥想吸烟妹送火,哥吃槟榔妹送灰,哥想煮酒妹挑水,哥想交情妹做媒。”与琼南婚俗的“逛号”相似,都是通过唱歌谈情说爱。
男女恋爱关系确定后,按风俗是提亲、订婚、举行婚礼。说亲环节,跟琼南汉族婚俗一样,送槟榔就成为关键的一环。男方家长会委托媒人送槟榔到女方家求婚,女方家长如果同意就吃男方家送来的槟榔,不同意则婉言谢绝。提亲由男方择日,媒人带上槟榔、茶叶等聘礼上门,给女方妈妈、舅舅“压岁钱”和“开闺房门钱”,还给全村人“喜钱”,若女方收下彩礼就表示认这门亲事了。
到订婚时,黎族与汉族地区婚配有很大区别,他们不受占卜,不测八字,不听媒妁之言,而由男方择吉日订婚。男子要送精致手织品、腰篓或草笠,女子要还赠亲手织绣的腰带给男方。这跟现在年轻人互送定情信物差不多。这过程,少不了歌声的相伴。
婚礼前一天,全村人吹拉弹唱通宵达旦。迎亲当天,双方人员喝酒对歌,互敬槟榔。隆重的婚宴后,村里青年开始“逗娘”(逗伴娘,是同同姓的人不能逗),在八音队的吹奏下,男女对歌,歌声不断。过一两天,男方择日派小女孩去接回新娘(意为“请妻”),始终处在歌声和音乐声中的整个婚礼才算结束。
到了结婚时刻,除了聘金和彩礼,槟榔、米酒衣裙首饰之外,黎族地区还要送刻有青蛙图案的铜锣,两头牛和光洋若干。当然,黎族举行婚礼也是甚大的,需要经过送亲、迎亲、喝喜酒、逗娘、舂米、对歌、收席等程序。有的地区婚礼要持续两天两夜或者更长的时间。
这在古书上有关黎族最早的婚俗记载上可以得到佐证,记载称:春晴日暮,男女年至十五六者,每于树中唱歌嬉戏,彼此互相悦慕即订配偶,父母亦从而勿禁,后始议聘如黎礼。婚聘以牛为重,黎酒、槟榔、吉贝等物佐之,其夫家所颁绣面之式,不论虫蛾,花卉务肖,其姑女经绣面后,见其知其受聘。聘后而婚,夫随媒至女门,父母令女蒙被而出,夫即背妇以归。婚礼上,“皆饭以木勺,饮以竹筒。醉饱后则击鼓鸣缸唱歌以乐,尽日始散”。
海南苗族的婚恋习俗,是多姿多彩的,他们崇尚男女平等,同村不同姓或同村同姓不同祖的都可以通婚。20世纪50年代前一般不与汉族、黎族通婚。现在苗族间的通婚范围大大放宽,与汉族、黎族通婚的现象也日益增多。苗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内部通婚有一定,同姓不婚,即同血缘关系禁婚。苗族婚姻缔结由父母做主(但要征求子女意见)和男女通过对歌恋爱等形式。
苗族青年男女通过恋爱建立感情后,大多再由男青年父母请媒人出面说亲。苗族青年男女恋爱方式,有多种形式:一是同村或邻村青年男女,彼此十分熟悉,双方情投意合,产生爱慕之情。在夜阑人静时分,男青年悄悄进入姑娘家,轻轻姑娘,表明身份和来意。如果姑娘认为来者是意中人,便让男青年留下,双方开始倾诉衷肠,由此确立了恋爱关系。若姑娘认为来者不合意,就请男方离去。
二是青年男子白天三五成群到别村“闻沙”(苗话,即看姑娘)。当他们到某个村寨后,不直接进村,只是在村口引吭高歌或高声喊叫,姑娘们听到后便跑出来跟他们对歌,一直唱到天黑。如男方找到意中人,回家后即告诉父母请媒人登门提亲。也有三五个姑娘成群到别的村子找男子玩的。
三是男青年到别村亲戚家里玩,留宿亲戚家。当晚该村女子即来找男子唱歌。双方至少要唱到半夜才散。第二天男子回家,姑娘会在村外上等候,当男子走过时,姑娘唱起歌来,接着双方又对歌。按规矩双方分手时,男方送给女方一点小礼物或少量,表示愿意与女方交往。
苗族男女青年通过恋爱的方式建立感情后,即要进行“问婚”。男子取得父母同意,请 “媒公”去女方家提亲。媒人第一次上门只带2片烟叶,用红线个铜钱,说明来意,如果女方同意就把礼物收下;反之,烟叶会被退回。女方一旦同意,“媒公”便询问姑娘及其父母的生辰八字,带回请道公推算“合命”,如果相合,便可订婚。订婚形式简单,委托“媒公”带上钱、酒、公鸡、槟榔等聘金交给女方父母。对方接受聘金后,关系就确定下来,以后双方遵守婚约,不得。
苗族的婚期一般都挑在一年中农历十一、十二这两个月的农闲季节举行,同时也要根据两人的生辰八字来决定。他们结婚就经过问婚、订婚、迎亲、拜堂、成亲等这几道程序。
迎亲这天,男方在“媒公”(相当于新婚夫妇的干爹,负责新郎新娘,解决婚后的生活纠纷)、郎老(迎亲时的带人,专门负责对歌)、郎小(伴郎)、回儿(两位未婚女子,负责护送新娘“三回门”的人)等陪同下组成迎亲队伍,前往女方村寨接亲。女方村中很会对歌的妇女组织队伍拦对唱,姑娘、小孩此时还趋前拧捏新郎和伴郎,滑稽热闹。闹场完后,新郎才能进村到新娘家指定接待的人家,由主人杀鸡招待他们。吃完饭,男方等人在“媒公”带领下走进新娘家完婚。
拜堂由“媒公”主持,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兄弟、姐妹,三三九拜。村中亲友前来贺婚。并在新娘家设婚宴招待宾客,新郎新娘向宾客槟榔。成亲,在女方家的婚宴结束后,女方家就要将新郎新娘送到男方家。当送亲队伍离开女方村子时,村里的男青年用竹竿横挡门口“拦亲”、逗娘。当送亲队伍到达男方村子时也会被“拦亲”对歌,直至女方认输,方能进入新郎家。
婚礼的次日上午,设下专席,由新郎新娘请酒送菜,向参加婚礼的宾客致谢,收受红包,婚宴才告结束。
苗族有哭嫁的习俗,新娘在新郎来迎亲时哭一次,出门时再哭一次,表示舍不得离开父母。出门时由新娘的堂弟背她出门,一直背到村外,把她放在预先准备好的一张席子上,然后由两个少女陪同去男家。到新郎村子后,新郎和媒人先进家里,由媒人的爱人去寻找新娘,把她带回新郎家。第二天早饭后,新娘要和丈夫回娘家,过一天后才回来。
苗族婚俗最有意思的还要数“抢新郎”:在拦对歌讨进寨费的过程中,新娘村子里的妇女和姐妹们开始抢新郎,想方设法把新郎抢走,藏起来,叫男方的负责人给足红包后才放出来。
黎苗传统婚庆习俗作为黎苗文化的一部分,已被列为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黎苗的传统婚俗文化也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传统婚礼中诸多具有特色的文化特质也逐渐变异、濒临消失。
为了更全面地将这一特色婚俗展现给,更好地传承黎苗传统婚俗文化,旅业的人士在婚庆产业产品做了市场开发,如槟榔谷景区在景区内设有新娘房、隆闺、黎族婚恋舞蹈表演,并针对市场需求及景区发展趋势,设计了大型黎族婚礼,一度吸引了不少与游客的眼球及不少合作商的纷纷洽谈。同时,以推动形成美丽、幸福和爱情为元素的海南少数民族特色婚庆经济,以此提升海南少数民族旅游魅力,创新引领时尚。
每年的“三月三”活动,也是特殊的日子,各种黎苗文化在这个时候精彩登场。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曾以海南婚庆旅游年为契机,结合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首次在“三月三”庆典活动中举办体验黎苗婚俗活动,黎苗用最古老的、原汁原味的方式,让情侣和夫妻充分体验了当地的黎苗婚俗。旨在通过活动把黎苗婚俗完美融入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黎苗特色婚俗旅游主题品牌,让婚俗产业成为琼中旅游发展最浪漫的推动力。
而从1997年开始,每年12月12日,三亚都在天涯海角景区举行天涯海角国际婚庆节,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婚庆旅游和蜜月度假于一体的精品旅游节庆活动。此活动将天涯海角婚庆文化推上产业化轨道,爱情、婚庆婚纱摄影中心、海上爱情礼堂、爱情驿站等婚庆产业系列项目打造集宣传、服务、产品为一体的商业运营产业链。这无疑给传统的婚庆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马伊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