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艺术网讯)2019年10月20日上午,西南民族大学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穿越千年历史的傩魂——西南民族面具艺术巡展》西安站在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开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国家艺术基金监督组专家、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石村,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刘奇伟,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西安市书法家协会副、陕西书学院书法家魏良等专家受邀参加,西安交通大学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成进,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博物馆馆长赵大良,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馆长、校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王建华,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立辉,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副馆长李一鸣,代表和两校师生代表出席了开幕仪式。
该巡展项目已于2019年5月31日至8月30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博物馆完成首次展览。作为本次巡展的第二站,此次展览由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及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联合承办,展期为2019年10月20日至2019年11月20日。据悉,开幕式结束后,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副研究员王田博士,为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作了题为“西南民族地区面具文化概览”的学术,使观众结合展览的直观感受,进一步了解西南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及其活态传承价值。
面具艺术是一种全球性的文化,也是人类历史上十分悠久且重要的文化类型。我国的面具文化不仅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且因地域和民族的不同而异彩纷呈,独具特色。西南民族地区的面具拥有传承谱系完整、品类齐全、覆盖面广泛等特点。同时,其在质地、结构、造型、功能等方面也最具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是西南地区多民族共享的文化元素。西南民族大学作为镶嵌在祖国大西南的民族高校,肩负民族文化研究、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责任。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对西南民族地区各类文物的征集、收藏、研究与展示工作。迄今已收藏有不同类型的面具900余件,是收藏西南地区各民族面具最为丰富的单位之一。
习总曾指出,“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此次“西南民族面具艺术巡展”,既是西南民族大学承担的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又是学校以“坚定文化自信,砥砺文化担当”为己任,推出的“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的系列重要活动之一。女人面部痣相图解本次展览所在地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是一座立足于发掘西部厚重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资源,以和优秀的西部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为旨的集陈列、科研、试验、多功能教学与学术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博物馆。作为西北地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国际青少年活动中心(西安)交大以及陕西省首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是西安交通大学乃至西北地区文化交流和对外的重要窗口,其办馆定位和服务旨完全契合本巡展项目之目标。此次巡展主要展出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馆藏的西南地区各民族各类型面具150余件(套),展览分为“面具西南”、“多彩面具”以及“面具工艺”三个单元,涉及汉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傣族、佤族、水族、毛南族、仡佬族等14个民族、15个种类的面具,力求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向观众展示我国西南地区面具文化的绚丽多姿,展现各民族人民丰富多彩的审美情趣和精湛细致的工艺水平。
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新时期文化遗产和传承工作,促进各民族之间文化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此次展览响应国家艺术基金鼓励面向基层、面向部、面向“老少边穷”地区开展以“送文化、送艺术”为目标的交流推广活动之号召,于2019年5月底至2020年5月期间,分别赴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已完成)、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和上海同济大学博物馆巡回展出。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巡展走进古都长安意义重大。通过巡展西南民族面具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民族地区文化繁荣发展,就是践行习总“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等系列讲话的重要体现;就是贯彻“不忘初心、牢记”主题教育之要求;就是让大家近距离感受面具文化的精深和源远流长,增强文化自信,铸牢文化认同这个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构建各民族共有家园,共同奏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此次巡展也将促进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面具文化的传承发展,促进博物馆藏品及研究的资源共享,推动博物馆之间的馆际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