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江汉区、黄石市黄石港区、宜昌市伍家岗区、荆州市沙市区、孝感市孝南区、钟祥市7个区(市) 先后被民政部发文确定为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单位。为掌握示范活动进展情况,总结成绩和经验,搞好典型引,省厅自去年底以来,部署开展了示范单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自查,并适时组织了抽查。检查结果表明,几年来示范单位积极争取当地党政领导重视和支持,大胆探索,克难攻坚,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其很多作法和经验值得全省各地学习借鉴。
一是积极争取党政领导重视,政策创制成效明显。各单位积极争取各级党委、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将其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和目标考核体系。多数单位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江汉区、黄石港区、伍家岗区均编制了本地养老服务业发展(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武昌区编制了《社会福利机构设置规划》。另一方面,各单位狠抓政策创制,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多数单位或以名义或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关于资助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尤其是突破建立了民办养老机构建设与运营资助制度、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高龄老人津贴制度等,有力促进了工作发展。
二是资金筹措力度加大,项目建设明显加快。各单位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和福彩公益金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江汉区2008年以来斥资5300万元新建老年公寓大楼和老院设施设备,伍家岗区投资1500万元建成区国办福利院。孝南区对城区39个社区各下拨4万元建设经费,对年检合格、运营正常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每年给予1万元运营补贴。黄石港区财政配套100万元资金扶持新建凤凰山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区还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给予2至5万元一次性资助。钟祥市投入85万元开展城乡5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各单位还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对废弃厂房、车间、招待所或闲置房屋等进行维修,依托社区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社区老人逐步开展以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医疗康复、慰藉等多项服务。江汉区于2011年6月举行仪式,在全区铺开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武昌区已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8个、社区老年食堂15个,累计为8万多名老人开展服务。
三是民办公助制度普遍建立,居家养老购买服务效果良好。各单位均出台了社会办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贴和营运床位补贴制度。如武昌区近年来资助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补贴的资金达到2400万元,直接带动和吸引社会力量投资1800万元兴建养老机构。江汉区从2006年开始,区财政每年列支专项经费为分散供养的“三无”等特困独居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并建立了逐年增长机制;沙市区2011年列支250万元为城乡不同层次的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其他单位也建立了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为城区分散“三无”老人、低保独居老人、低收入高龄空巢老人等分别提供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困难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问题。武昌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在为“三无”老人、低收入失能老人等搞好服务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增设老年食堂,设立日托室,为所在社区老人开展日间托养服务;组织护理员利用业余时间加入到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中从事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帮助民办养老机构培训护理员,并提供医疗服务等支持,受到社区老人普遍欢迎。
四是困难老人个人档案开始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取得突破。各单位充分利用建设社区信息平台契机,建立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信息库或电子健康档案。有的社区还为空巢老人安装爱心门铃、一键通等。武昌区与电信部门合作,开发建立全区智能养老及家政服务信息化平台,将全区60岁以上老人全部纳入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居家、家政等各种服务。宜昌市伍家岗区开通“12349”居家养老公益热线,采取市场化运作,目前已与100家企业签订服务协议,服务内容涵盖家政、医疗、餐饮、护理、水电维修等80项,目前已成功服务老人1000余次,其中为老人提供紧急援助10余人次。以上做法受到当地和社会好评。
按照省厅要求,7个示范单位将于2013年年底前实现阶段性目标,即基本建立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力争形成特色,打造品牌,为全省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经验和样本。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