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贪倡廉,人们通常只聚焦于“公家人”。其实,廉洁是全社会的事,香港被誉为“廉洁之城”,私营机构(主要为公司)的广泛参与功不可没。全港380万就业人员,逾七成受雇于工商各行各业。最近几年,廉政每年收到约3000举报,大约六成是针对私营机构的。
香港廉署在有效遏制人员的贪腐后,延伸工作领域,把私营机构作为重要的工作对象,为上市公司、中小企业等“量身定制”防贪制度、措施和,提供各种防贪咨询及教育服务,在全社会筑起更密实的防线。
廉政专员白韫六在回答本报记者这一提问时说,香港工商业发达,廉洁而公平的社会是香港发展的基本要求。私营机构尤其是企业的活动,大量涉及利益,如果发生贪污,实际上是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所以廉署要管。廉署反复向商界宣介,贪污舞弊不仅损害商誉,还会公司利润,增加成本。而推行诚信管治,可赢得顾客的信任,提升公司的利润及生产力。
廉署社区关系处处长伍国明引用一句法院判词,呼吁企业主重视诚育和预防贪污:“贪污不只影响被告,而且影响市场。”从宏观看,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反贪网络,可帮助香港维持优良的商业,确保竞争力。
廉署执行处向本报记者提供了许多私营机构反贪的案例,显示社会上贪污手法五花八门,而许多贪渎行为的发生,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贿赂银行职员案。2017年初被廉署起诉的一名公司董事,通过网络电子付款平台,以9999元人民币行贿一名银行职员,让其协助为自己公司开立账户,该公司董事被。
——国际学校招生案。一名国际学校前助理入学主任与男友诈骗及诈骗3名家长共360万港元捐款。她讹称其男友是该校高层人员,只要捐款就能帮助优先取录。结果东窗事发,两人罪成。
——饮食业贪污案。一家知名中餐厅的主厨及副厨,向3名食物供货商发出订单,收受非法回佣约150万港元,并虚报发票金额,串谋诈骗该餐厅逾300万港元。此案5名被告被法庭。
私营机构的配合程度如何?廉署防贪处坦承,上世纪80年代,防贪服务较难开拓“客源”,因为当时很多机构害怕与廉署扯上关系,即使想使用廉署的防贪服务系统,也怕被误认为与贪污案件有关。现在,在国际反贪潮流和强化企业管治形势的影响下,私营机构普遍认识到防贪对公司管理的重要性,不再介意与廉署建立关系,甚至主动邀请廉署上门服务,成为“防贪伙伴”,至今已有超过80万名工商界人士接受廉署的防贪及诚信培训。
香港廉署的“防贪咨询服务”自1985年开展至今,已为超过8000家私营机构或人士,提供约9000次防贪服务。这项工作是廉署的一项职能,即免费提供制度建设服务。
做法是:主动出击,与商会和专业团体合作,推广制度防贪,为机构“量身定制”专业的防贪,例如为不同行业的工作流程评估贪污风险,制定员工守则,并提供防贪措施;为管理层和普通员工提供防贪培训、举办工作坊等;建立网上数据库,提供一系列的防贪及工具(例如培训短片、防贪锦囊、防贪手册及个案分析等),加强企业管理人员识别贪污风险和采取防贪措施的能力。
至今,廉署已为私营机构编制了约50套“防贪锦囊”或,涵盖不同行业和界别,例如餐饮业、零售业、建造业、旅游业、金融业、教育界、社福界、体育界等,还有学校、大厦管理、中医诊所、慈善公益团体专册,连幼稚园招生也进入廉署关注的视野。
“行业预防”是比较有效的合作策略,因为业界人士对行业的具体运作最为熟悉,所以,廉署协助各业建立起适用于整个行业的内部防贪系统。哪一行问题突出,廉署立即关注,或主动联系,或开通热线电话有求必应,立规则,送锦囊,开,办培训,助其建立防贪机制。
据廉署防贪处介绍,第一步是深入了解。通常防贪处会根据贪污举报显示的趋势、个案分析、经验,以及社会上一些热门议题,辨识贪污风险较高的行业或职能范畴。第二步是与相关行业商会和专业团体交流,了解具体业务运作环节和其中可能出现的贪污舞弊风险,从而编制防贪锦囊,预防措施。第三步是全方位宣传。与行业商会、专业团体和监管机构等合作,通过发布会、、刊文等方式,推广最新的“防贪锦囊”。小广为散发,网站上随时可下载。
另一项有成效的工作是社区教育。廉署社区关系处下属的香港商业发展中心,与商界携手进行防贪教育,通过网上网下多种渠道,进行渗透教育,提升人们的防贪意识和诚信操守。例如,与75个行业商会组成“中小企防贪网络”,通过它们向约36000家中小企业发放防贪信息及提供倡廉教育支持。与80家金融机构的200多名高级行政人员组成“银行业防贪网络”。超过1000家上市公司在廉署的协助下制定了防贪措施。
防贪处向本报记者介绍了一条防贪工作经验——以客为本。私人机构情况各异,廉署提供防贪意见时,绝不能采取“一刀切”方式,而要仔细了解机构的实际运作模式,对症下药,并根据其可的资源,提出符合机构实际的、可操作的。
到处存在,在香港不管做哪行,都可能一脚踏进贪污的陷阱。廉署提供给各行业的“防贪锦囊”,通常是小、册页或光盘,在列举、分析舞弊案例之后,给出若干“守法窍门”,让人们增加常识,有意识地加以防范。
记者打开《食肆防贪锦囊》,只见里面详解供货商提供回扣怎么办、小费怎样处理、采购环节的有效管控、怎样避免贵价物料被盗,甚至服务员、经理打折扣的权限如何控制,都有列明,不可逾越。
香港导游不能私自收“茶钱”。《旅行社防贪手册》举例,一导游带团到参茸店买药材,老板依协议把营业额的10%给旅行社作为佣金,这是的。店老板为了让导游卖力推荐货品,额外给他5%的“茶钱”,结果了防止贿赂条例。
旅游旺季,有旅行社职员提供佣金给酒店职员,希望以优惠价订房,该酒店职员如果未获雇主同意私收回佣,就属于犯法。酒店礼宾部雇员收受出租司机钱物,为其安排“甜活”(好活),也会防贿条例。
几名时装店职员,向公司隐瞒顾客购物记录,待公司减价期间,才把已售出的正价货品当减价品入账,侵吞差额。廉署在《零售业防贪贴士》中提示,管理现金或者货物,必须时刻谨慎,任何记录或盗取套取货物,均属刑事。
记者看到,关于商店销售畅销货品的“锦囊”,察事入微,详细实用。店主需要制定畅销货品清单,并及时更新,要确保所有店员得知清单。如果缺货,可“先到先得”登记顾客需求,或计算机抽签,等候名单也不能随便修改。管理者要积极监察畅销货品的存货及销售情况,可偶尔安排跨区突击检查。
香港防贪法例严苛,受贿和行贿同属于贪污,间接贿赂亦属于犯法,贿赂行为即使目的未达也违法。防止贿赂条例,任何雇员未获雇主许可,在办理雇主的业务时或接受利益,就属于索贿或行贿,最高可判7年及罚款50万港元。
什么叫“利益”?“款待”如何界定?廉署不厌其烦在各种场合和平台上进行宣介。“利益”范畴广泛,包括、礼物、报酬、佣金、借贷、职位、服务、优待优惠、代支任何费用,等等。
一名人员在私人外游期间,获一名供应商提供免费住宿。一家建筑公司东主把私家车借给的工程督察作私人用途,据香港法例,酒店住宿、用车都属于“利益”,相关当事人的行为都属于犯法。
廉署还强调,不要以“行规”“习惯”为借口贪污行为。一名电器工程承包商以“行规”为由,给一位工程监督2000港元“利是”红包。工程监督了,并向廉署举报,结果承包商行贿罪成立。
香港廉署借一个个案例提醒人们,在职场上尽展所长之际,一定要提防贪污的陷阱。有一本“防贪锦囊”上赫然写着:“人生如棋局,一子错,满盘皆落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