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初期的英国,大多集中于当时人口较为稀疏的西南部与中部,以增加收入为目的而采用家庭式B&B的接待方式。后来伴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它的广义范围逐渐增大,既可以在民宅、私居、农舍,也可以在旅游景点、休闲中心、交通枢纽。同时由于商机潜力的不断挖掘和提升,从业者投资者纷至沓来,尤以国内为甚,仅在2016年民宿总数就已经高达53852家,而经过短暂的辉煌和盲目的繁荣后,很大比例的民宿主却不得不正视自己的ROI(投资回报率)陷入了尴尬现状,而另一方面的数据对比却是,国内旅游人数在18年达到了惊人的55.3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高达5.97亿。那么,在旅游市场持续蓬勃的大背景之下,民宿行业的之道,究竟该在哪些方面进行与分析提升呢?
民宿行业可以算是有别于传统酒店的非标住宿代表,而非标住宿本身却在伴随着近年来的旅游住宿乱象后,给的观感带来一种略带贬义的失真定位,主要集中于建筑老旧、设计平庸、设施落后、杂乱等环节,而且同质化尤为严重,却还在集体鼓吹空有一腔无人理解的情怀,如此之态,消费者又怎么会愿意买单呢?因而,如果民宿真正立足于非标住宿,甚至想要与标准住宿形成一定的分庭抗礼,那么建筑设计必须发挥最重要的作用。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或许就是他们在进行选择时,放弃标准住宿,放弃普通非标,而选择为胜出民宿买单的直接理由。
近年来,对民宿行业以宏观调控为目的的国家政策条令也在逐一推行及完善,《旅游经营者处理投诉规范》、《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基本要求与评价》、《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精品旅游饭店》等行业标准化的规范出台,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实质是给发展过于迅猛的民宿行业,设定了一个下限。那么,这些下限大致包括哪些呢?业主管理、营业资质、卫生消防、价格调控、消费投诉、不良竞争等,然而真正我们所探求的之道,或者说如我的真实献妻经历何活下去、而且活得更好,却无法通过立法立律来实现规划。因为这一点,只可能是凭借市场自然发展后探索而来,从而将民宿行业的标准管理提升到无限提升的上限中。
如果将民宿行业的发展分为不同特点的依托阶段,那么在诗与远方这股人文与情怀的潮流渐渐萎缩之时,打卡圣地的迅速崛起无疑为其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而且以85后、90后乃至0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旅游群体,逐渐脱离了与本我的旅游思维,更加日益倾向于超我意识的,即:或许我不认可你,但如果你具备足够的超越与另类而引发关注,那么我一定会来看、来拍、来亲身来体验与经历你。而这种打卡圣地的兴起,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建筑设计的本身,而更多是对于情怀的落地,通过应用一切可以应用的手段方式,以眼球聚焦、流量聚焦、聚焦的途径塑造情怀,细而思之,国内已然达到这种认知并且投诸实践的民宿打卡圣地其实已经非常之多,仅以地区性的打卡地为例,例如千年古镇西塘、苍山洱海大理、艺术水乡乌镇、竹海仙境安吉、姑苏寒寺苏州、杨花三月扬州、画里古村宏村、文创之美鼓浪屿等,更不说目前的打卡圣地已经逐渐转变化为个体化民宿即可成军的黄金时期,例如云端民宿浮云牧场、山谷樱花大乐之野、悬崖海景后隆、玻璃山景山鬼民宿、黄山树屋家、壮丽云海过云山居等等。而情怀的最终落地,也代表着决策和战略的最终落地,实质也就等同于营收的最终落地。
综上所述,或许便可以大胆总结出一个直白而科学的结论:所谓民宿行业的之道,或许形式上万万千千,但根本契机,不过是欠缺一个消费者买单的理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