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马蜂窝就乎睿数据名誉权事项已向市朝阳区提起诉讼并获得立案,这份诉讼服务告知书显示,此案已经进入多元调解案件系统。
今日早间,马蜂窝在微博发布声明称,相关为“言论事实,为有组织行为”。马蜂窝表示将“采取法律手段自身权益”。
不过,马蜂窝也在接受采访时承认部分点评造假,已对涉嫌虚假点评的账号进行清理,但文章内容片面,存在明显倾向。
“马蜂窝”被捅发生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微信号“小声比比”及数据提供方乎睿数据发布文章,号称2100万条线万条点评都是从携程和点评等竞争对手处用机器人抄来的,大量用户都是僵尸和水军。
文章作者认为,作为一家主打用户生产内容的旅游网站,马蜂窝的2100万条“真实点评”接近于核心资产,尽管定净空法师近况的“抄袭标准”十分宽松,但仍然发现了规模惊人的造假现象。“在餐饮方面,发现了7454个抄袭账号,平均每个人从携程、艺龙、美团、Agoda、Yelp上,抄袭搬运了数千条点评,合计抄袭572万条餐饮点评,1221万条酒店点评,占到他们官网声称总点评数的85%。”
次日,该号又发布全文报告,对马蜂窝UGC内容主要板块“游记”与“问答”内容的真实性也提出质疑,文章作者抽样150万篇游记发现有7%的游记疑似营销游记,抓取了175万个问答,发现水军大量活跃。
该文作者认为,水军对消费者极大,期待马蜂窝做出合理解释,并引述观点表示“从互联网企业的角度来看,数据造假和财务造假的风险完全不是一个等级上的,但收益却比财务造假大得多。”
针对上述,马蜂窝在今日早间发文表示已对全站的游记、攻略、嗡嗡(旅行故事)、问答、点评等进行了排查,并对虚假信息进行处理。
马蜂窝称,UGC内容数据中,游记和攻略占比为78.91%,嗡嗡(旅行故事)占比7.92%,问答占比10.26%,点评内容在马蜂窝整体数据量中仅占比2.91%,涉嫌虚假点评的账号数据在整体用户中的占比更是微乎其微,马蜂窝已对这部分账号进行清理。马蜂窝认为,自文章所述的马蜂窝用户数量,与事实和第三方机构数据都严重不符。
马蜂窝原名“蚂蜂窝”,由前新浪员工陈罡和前搜狐员工吕刚创立于2006年,原本是一个旅行社区,2010年正式开始公司化运营。据披露,马蜂窝现有用户量约1.2亿,其2017年整体GMV(成交总额)近百亿(主要来自行业务和酒店交易)。
天眼查数据显示,马蜂窝目前已完成四轮融资,金额合计达2.38亿美元,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启明创投等,而今年8月份,马蜂窝份被曝融资3亿美元,估值或达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5亿元。
今年世界杯期间,马蜂窝聘请黄轩为品牌新代言人,斥资1.65亿元成为央视世界杯转播的赞助商。根据比达咨询数据,借助于这一波广告推广,马蜂窝在2018年二季度实现高速增长,月均活跃用户超过1000万,达1384万人,同期去哪儿旅行以6649.3万人位居首位,携程旅行和飞猪旅行分别以5878.8万人和4231.6万人居于第二位和第三位。
马蜂窝的盈利能力并不比其他几大OTA平台差。马蜂窝2017年底融资时曾通过表示预计2017年个人旅游产品的销售额将超过90亿元人民币(合13亿美元)。马蜂窝CEO陈罡接受采访时曾表示,马蜂窝平台上每月产生的优质游记超过13万篇,每月新增超过41万条目的地旅游问答。
陈罡希望在三年内将马蜂窝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旅游流量平台,并通过用户的决策使之与相匹配的旅游产品顺利“连接”,从而顺势而为地对接交易,形成从认知到决策、消费、分享的全链闭环。
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在线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彦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马蜂窝一方面能够通过优质内容和结构化内容,吸引大量的游客来阅读、关注,从而形成流量效应;另一方面,它通过对内容的模块化处理,以及对目的地碎片化商户的链接,实现了流量的商业化分发。
杨彦锋也指出,根据新出台的电商法以及消费者保等相关法律法规,若信息属实,马蜂窝的做法已经构成违规。
互联网专家刘兴亮认为,若抄袭、造假的质疑被坐实,马蜂窝一直以来强调的用户PGC将被打破,粗略估算其估值或将降到20多亿元。(实习编辑 孙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