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李安山:中国非洲研究和我的探索之

※发布时间:2017-11-23 11:13:22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李安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非洲研究中心主任。他早年在湖南师范学院外语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历史系完成本科和硕士学业,后远赴求学,获多伦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4年到大学工作。李安山现已成为著名非洲问题专家,目前担任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通史》(第九卷)国际科学委员会副等多项学术职务。

  他曾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出版过《殖义与农村社会》(1999)、《非洲华侨华人史》(2000)、《加纳的英国与农村》(British Rule and Rural Protest in Ghana,纽约,2002)、《非洲民族主义研究》(2004)、《非洲华侨华人社会史资料选辑(1800—2005)》(2006)、《非洲古代王国》(2011)、《世界现代化历程:非洲卷》(2013)等著作。

  大学的校墙好似一排神奇的绝缘板,将喧嚣的城市与静谧的校园截然隔开,燕园内外犹如两个世界。近日,当记者如约来到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时,平易近人的李安山老师早已等候在此。一杯弥漫着浓郁香味的咖啡把我们的话题自然引向咖啡的故乡——非洲,引向非洲教学与研究,引向研究非洲的求知求学求索道……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曾在《负笈海外留学记》一文中提到,您作为77级的大学生,总是怀着一种对知识的,不敢有半点轻慢,能考上大学既是命运之神的眷顾,也是对“知识就是力量”这种说法的认同。能否向读者朋友们介绍一下您的求学之?非洲是如何成为您学术生涯的起点的呢?

  李安山:我与许多77级大学生一样,在读大学之前有过各种人生经历,上大学机会难得,格外珍惜。父亲从前也是热血青年,因为替地下党新四军的受到,从厦门大学转到中山大学,毕业论文是关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后来,他命运多舛,但十分重视对子女和学识方面的教育。有意思的是,虽然父亲在“”期间被冠以“学术权威”之名,但从未中断订阅《参考消息》,我因此有机会接触国际。我考上大学,他对我勉励督促有加。我在寢室的书桌上贴了一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忧国忧民,以为己任,不亦重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我报考的第一志愿是中山大学哲学专业,后来却被录取在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范大学)的英语系。

  入学后,父亲我以英语为工具,选一门自己喜欢的专业。作为“”后第一批大学生,我对中华民族的颇觉茫然,觉得民族主义值得研究,而非洲可作为这一研究的起点。后来,父亲带着我去见当时在湖南社科院工作的远房舅舅何光岳先生,他也鼓励我从非洲入手。这样,我就开始关注非洲。当时长沙旧书店正好有各种关于非洲问题的黄皮书,这是为了响应中央鼓励学习世界史的号召而翻译出来的,我就省下钱来买了一大批这种书,其中不乏非洲史名家的著作,自己开始钻研起来。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