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人文地理|英租界刘公岛就有条商业金街叫西摩尔街

※发布时间:2018-4-18 20:39:20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2014年底,人民下发通知,公布了省内“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威海市环翠区的“刘公岛西摩尔商业历史文化街区”成为省内“第一批35条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在威海东面的刘公岛因为甲午海战而名垂青史,这里过亚洲第一舰队的诞生和,也过丁汝昌、刘步蟾的悲剧结局。

  甲午战争之后,英国与清签订条约,于1898年从日军手里接管了威海卫,对威海卫开始了长达32年的殖民。1930年10月,英国向中国交还了威海卫,却又继续强租刘公岛十年,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1940年。其间英国殖民者在刘公岛上建了饭店、别墅和,把这里当成英官疗养的地方,当年岛上最繁华的街道取名西摩尔街。

  80多年前,诗人闻一多曾吟诵悲歌:“再让我着中华最古的海,这边岸上原有的丘陵在。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我有一座刘公岛做我的盾牌。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我背后葬的尽是的遗骸!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是《七子之歌》中的一首,嘶喊寻归的正是刘公岛。

  英国租借威海卫后,曾强制刘公岛居民迁出,供服务人员居住,按照他们的规范和要求增设道,并为其命名“皇后大道”、“西摩尔街”、“高街”、“朗街”、“树”、“井”等街名称。西摩尔街建于1898年,位于刘公岛铁码头和石码头之间,在上世纪20年代成为刘公岛上的主要商业中心。

  西摩尔街,取名来自英国海军将领西摩尔,他是最早踏上刘公岛的英国海军之一,因而后来英方将沿海的商业街命名为“西摩尔街”。

  从历史照片上看,在当时的私营商店建筑中,各式商铺林立,广告牌匾举目皆是,有皮鞋店、成衣店、馆,也有各色贸易公司和商行,甚至、上海等地的公司商号在西摩尔街上都有分店。

  具体来说,这条街上的商户有兆芳馆、仁德泰靴子铺、东兴靴子铺、日本片冈靴子铺、英记杂货店、荣康商铺、胜泰商铺、阜丰铺、药铺、阿英商铺、温华顺银匠铺、宫章丝绸庄等,是当年刘公岛上最繁华的街道。每至舰队避暑季节,街上的英国水兵和游客,络绎不绝,店铺生意非常红火。

  建筑并排四栋,西三栋竣工较早,最东一栋略晚一些。每栋楼的后面都建有一组附属房,与楼房围合成内院。临街的二层楼房均为砖木结构,一层间隔成若干小间,每间面街开门,作为营业铺面。各铺面门头和楼头上都有中英两种文字的商家招聘,至今尚有遗迹可辨。

  威海阿英公司的母公司为的英利有限公司,成立于1882年。该公司在主要经营包办英国海军官兵伙食兼营华洋货品。英租威海卫后,该公司随之来威,在刘公岛开设了分行——阿英商行,又称阿英公司。

  阿英公司在威海卫同样包揽了英国陆海军食品供应业务,来威的英国陆海军官兵食用的鲜肉或冻肉,都由该公司从芝罘、天津和上海采购,同时还制作专供英军的面包等。

  英租期间,阿英公司采购的鲜牛肉,直接从抵达刘公岛的船上送到英舰上。而收回威海卫后,按照中方管理要求,这些鲜肉在抵达刘公岛前,需要在威海卫进行检疫。而阿英公司认为,上缺少冷藏设备,数小时在炎热的天气下,会对肉类造成很大的损害。最后,在英国馆的协调下,威海卫管理同意直接把肉食品从船上卸到岛上,在刘公岛由管理任命的英军医检疫官检疫,然后再运到英舰上。

  威海卫收回后,威海卫行政区管理决定拆除东城门,把城里和码头区连成一片,并将刘公岛一并划入市区。与此同时,在整修和拓宽市区街道的过程中,着手整顿街道名称,将码头区和刘公岛上街道的英文名称全部废除,改用当时的省市县、英雄人物以及山脉名称,如广东街、福州街、丁公、邓公、刘公等。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刘公岛景区在不断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加大了文物的力度和对历史文化的挖掘,修复英租时期的西摩尔商业街更凸显了刘公岛合璧的多元文化和特殊的历史意义,因为西摩尔街了威海卫曾经的时代。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