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微信社会经济影响力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8-4-29 4:53:21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微信,是数字经济下的重要产品,以社交关系链为核心,通过连接、协调、赋能的平台力量,将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深度植入工作生活及社会治理,促进互联网惠及更多,持续拉动信息消费,不断带动相关就业,推动人与人、与设备乃至社会深度互联,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与和谐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本报告希望通过对微信典型样本的深度分析,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之中探寻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形态与方式,助力深化对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网络强国”战略、加快供给侧结构性的实践理解。敬请阅读。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动荡前行。2016年,全球贸易延续萎缩态势,商品价格持续低迷,债务规模扩大,劳动力成本上升。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自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率大约在3%~4%左右,并面临潜在下行风险,2016年仅为3.1%。

  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世界各经济体纷纷把握技术和产业变革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美国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发布“工业4.0”和“数字战略2025”等发展战略;英国出台《数字经济战略》,旨在建设数字化强国;日本提出建设“超智能社会”。

  据埃森哲公司测算,2015年数字经济在全球零售业和消费品产业中的产出占比已分别达到了22%和20%,未来几年,数字经济界经济中的占比将达到22.5%;到2025年,全球各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有望带来100万亿美元的社会及商业潜在价值,其中仅汽车、消费品、电力、物流四大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就将为社会和行业带来超过20万亿美元的潜在累积价值。

  数字经济是中国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的关键力量。当前、国务院正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培育新的经济结构,强化新的发展动力,把握数字经济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推动新技术和产业变革、提升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在2016年5月召开的G20杭州峰会上,由中国主持起草、与会联合发表了《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探讨共同利用数字机遇、应对挑战,促进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发展的径。

  数字经济的典型产业包括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高科技制造、电子商务等,据CNNIC统计,截至2016年12月,中国互联网用户人数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3.2%;99%的中国企业使用计算机,其在采用和计划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企业比例分别达到21.4%、19.3%和19%;在制造领域,18.9%的中国企业采用了自动化制造技术,10.4%的企业具备工业机器人。在消费领域,据商务部统计,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超22万亿元,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一。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移动互联网对中国P的直接贡献率会达到4.2%,接近4万亿元。中国正紧紧牵住数字经济的“牛鼻子”,加速转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互联网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当前发达国家互联网普及率保持稳定,发展中国家互联网普及率增速减缓,基于用户的互联网快速增长阶段接近尾声。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轮技术驱动下,互联网正进入互联的新阶段。

  据GSMA数据,2016年6月全球M2M连接数达3.5亿,占移动连接数的4%,预计2020年将达9亿,占移动连接数的10%;爱立信预计到2021年,物联网设备将占280亿联网设备中的约160亿。互联网更深入地连接各类经济主体,促使传统行业进一步互联网化、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企业是全球互联网发展的新亮点。回顾全球经济结构的发展历程可发现,以互联网、科技产业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替代了金融、能源等传统经济,其中涌现了新兴的“中国力量”。据Bloomberg统计,近20年来,全球市值排名前十企业从能源、金融、制造等传统领域逐渐转变为互联网、科技等数字经济领域。2016年9月,腾讯公司市值破2万亿港元(约2578亿美元),居亚洲市值第一、跻身全球前十。

  另据CNNIC统计,截至2016年12月底,中国境内外互联网上市企业数量达到91家,总体市值为5.4万亿人民币(约7900亿美元)。中国企业占据了全球市值TOP10互联网企业中的4席,腾讯、阿里巴巴市值均超2000亿美元。中国互联网企业已悄然崛起、影响世界。

  在数字经济日益壮大、影响世界经济的当下,微信作为中国互联网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之一,对数字经济发展起到了愈发重要的作用。

  微信覆盖了规模庞大的数字经济人群。微信的即时通讯、语音和视频聊天、群聊、朋友圈等功能,极大程度聚合了数字经济用户,截至2016年12月,全球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89亿,同比增长28%。

  微信构建了协同共享的数字经济关系。微信平台、企业微信等功能,极大程度帮助用户和企业建立了数字化的沟通交流方式和网络化合作关系,截至2016年底,企业微信接入3100万用户。微信发展了敏捷智慧的数字经济技术。微信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基础,构建了全方位的智能平台,提供多种网络信息技术服务应用于不同行业。微信上线小程序功能,更深层次促进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数字经济和传统经济的融合。

  微信营造了数字化、智能化的经济社会。微信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将数字经济与社会服务相融合,在政务、扶贫、医疗、教育、环保、交通和其他众多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互联网+”,截至2016年12月,微信“城市服务”覆盖中国全部一二线城市及大部分三线城市,“为村”平台共有2519个村庄申请开通。

  数字经济正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和引领发展的新阶段,数字经济下的微信,以互联、创新的平台形式融入经济社会的各领域,为中国以及世界的数字化发展贡献价值。

  微信是以社交为核心的互联网工具,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藉由“平台力量”实现。微信的平台力量主要体现在连接力量、协调力量、赋能力量三个方面。

  微信作为信息技术工具,其平台力量遵循数字经济和信息技术的传导机理,即通过形成网络外部性、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分工精细化等方式将技术与组织创新传递至经济社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生产关系、打造新动能。

  微信的连接力量形成网络外部性,传导影响至经济与社会。微信连接用户规模越大,每个用户得到的效用就越高,价值随用户数提升呈幂数增长。在需求端,微信带来的网络外部性收益不断吸引新消费者加入,形成效应规模报酬递增;在供给端,企业利用用户数的增加、生产更多的产品,使得单位产品固定成本下降,形成生产规模报酬递增。在市场端,网络外部性会促进行业集中,形成行业新格局。

  微信的协调力量有效降低经济社会的交易费用。借助微信提供的高效网络技术和智能匹配能力,经济社会的信息不对称得以削弱,无论企业还是市场中交易达成和履行的成本都会下降,许多原本被交易成本约束的新组织形态、协同关系得以产生,能够优化需求端、供给端和市场端的经济结构,为经济社会创造供给侧的新动力。

  微信的赋能力量为众多主体提供了创业创新的条件,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分工精细化。号、朋友圈、微信支付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催生了新的产品、服务和工作岗位。在需求端,分工的精细化、专业化,满足了社会多元化的消费、投资需求,实现效益最大化;在供给端,数字经济下的分工更加细化、专业,资源浪费减少、投入产出效率提升、竞争力增强;在市场端,细化的分工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促进了专业行业的进一步集中。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广泛普及,微信作为生产工具与各领域融合,形成了整体性的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微信发挥连接、协调和赋能三大力量,产生经济社会影响。

  微信的连接力量提质生产要素、提升人际和谐。微信连接人才、设备、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提高了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促进网络节点的规模增长,使得经济社会的网络价值不断增强。同时,微信的连接力量为人与人的沟通搭建了便捷、简单的通道,提升了人际的和谐交往。

  微信的协调力量优化生产关系、促进社会合作。微信将分散需求凝聚为整体、将个性为定制,并基于此发挥出智能化、精确化的信息技术能力,高效传递信息,引导供给侧的有效生产,给供给侧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和协。同时,微信汇集了规模庞大的长尾用户需求,聚集社会力量和资源,促进社会合作,在社会公益等领域发挥贡献。

  微信的赋能力量打造新生产力、提升社会力量。微信围绕核心社交服务,建设朋友圈、号、移动支付、“小程序”等各方面的功能,形成了生态化的能力。微信将这些生态能力向个人或组织,使得其他主体获得技术和服务支撑,创新产品和服务,衍生出众多的小生态系统和新兴价值。微信在微观层催生需求、能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培育新的产品和服务,打造新生产力;在宏观层,微信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领了数字经济下的转型发展浪潮。

  微信以创新为先导,整合创新要素、激发内生动力、不断完善功能,充分发挥平台力量,生态系统日益完善。微信的影响范围日益延展、信息消费拉动持续提升,促进就业不断优化,对经济和社会影响力持续增强。

  微信通过平台、企业微信、支付、小程序等功能的不断创新,从提供基础社交通信功能的原生阶段,演化至连接生活、商业、产业的阶段,再到连接设备、社会的系统性生态阶段,影响范围随用户规模增长、功能服务完善而日益延展。

  微信拓展了个体的社交边界。据调查,2016年微信用户平均好友数量达194人,是两年前的近2.4倍。根据人类学经典的“邓巴数字”理论,人类精力允许人类拥有稳定交际关系的人数上限为150人。微信不断创新技术与模式,降低交流成本,使沟通更便捷,正在挑战传统理论,为用户拓展交际圈提供更多可能。

  老年用户比例逐年提升,微信用户年龄层次更加多元。微信便捷优质的通信功能方便中老年用户使用,据微信公开数据,月活跃老年用户(55岁以上)使用语音消息占比22%,使用音视频通线分钟,均高于其他用户。众多老年用户借助微信接触更多互联网产品与服务,共享技术进步,提升生活质量。

  信息消费是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动力。2016年我国信息消费总额约3.8万亿元,预计2020年达6万亿元,总量居世界前列。但目前我国年人均信息消费仅300美元,不到美国的1/10,仍处于信息社会初级阶段。总量大,人均不足,信息消费依然存在巨大发展潜力。

  三年来,微信拉动的信息消费规模增大、消费来源增多,拉动作用持续升级。据测算,近一年微信直接拉动信息消费达1743亿元,同比增长26.2%,相当于2016年中国信息消费总规模的4.54%。

  一方面,微信生态系统促进流量消费,推动产业流量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带动信息消费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微信平台促进丰富多样的优质内容及增值服务产生,拓展信息消费领域,为信息消费长期可持续增长提供动力。

  微信与电信运营企业互利共赢,推动降资费、提用量、稳价值,助力行业流量经营转型。从规模上看,微信生态逐步完善,资讯、文学、视频、音乐、游戏等内容日益充实,提升了用户对流量使用的需求,激发流量消费潜力。

  从资费上看,微信以优质内容资源与电信运营企业合作,推出定向流量等产品服务,落实国家提速降费行动,降低用户使用资费,提升用户获得感。据测算,近一年微信带动流量消费1587亿元,同比增长26.6%,拉动行业流量消费超三分之一。超50%用户每月的微信流量使用占到其全部流量的30%以上。

  表情、游戏、平台连接多样化信息服务,促进优质内容生产,拓展信息消费领域。微信通过原创、互动分享、升级服务体验等多项关键举措,进一步提高了用户微信游戏、表情消费,并大幅提升了第三方开发者的热情,实现了供需有效对接与相互促进。据测算,近一年微信平台信息消费规模达56.3亿元,同比增长20.4%。通过账号,第三方供应商提供了种类多样的信息产品与服务。

  近年来,、国务院准确把握新经济下复杂的就业形势,创新宏观调控思和方式,全面深化,激发了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就业创业活力,创业带动就业能力显著增强,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但随着技术水平提升,就业需求加速向知识、技术、信息处理等岗位转移,从工农业加速向服务业转移,出现部分结构性供需不匹配。当前就业整体呈现总量不断提升,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特点。

  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具备很强的吸纳就业能力。微信深入连接经济社会各领域,加快产业分工协作,从供需两端发力,不断优化就业结构。供给侧,微信技术、平台资源,组织“微信公开课”,协同打造众创空间,提供众包服务,提升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强化劳动者素质,促进更多人群向数字经济就业转移;需求侧,微信培育新的就业机会,如基于微信平台、小程序、企业微信的开发、、运营、管理等人员,号及电子商务催生的营销、售后、客服、快递等人员需求。据测算,2016年微信带动社会就业规模达1881万人,同比增长7.7%,其中直接就业466万人,增长6.2%;间接就业1415万人,增长8.2%,带动就业结构与新经济发展协调。

  微信积极打造发展新动能,适应发展新方位,深度连接用户、产业和社会,构建“互联网+”生态系统,为经济发展注入创新、活力、联动和包容,为社会安定提供助力。在用户层面,微信增进社交关系、转变生活方式、推进互联,引领数字生活新风尚;在产业层面,微信培育壮大新动能、提升传统动能,加速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积极推进供给侧,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社会层面,微信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帮助农村健康发展、培育社会公益行动,繁荣发展网络文化,防范网络安全风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社交是微信发展的原点,2016年微信用户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服务更广人群,网络效应显著增强。微信快捷连接用户,极大提升社交效率,增进用户间社交关系。同时也使信息量剧增,需用户适应。

  微信增进了用户间交流联系。微信帮助好友随时联络,朋友圈功能高效展示生活动态,方便好友增进了解、集聚线%的用户每次打开微信时会浏览朋友圈,关注好友动态,超6成用户最关注的朋友圈内容是“好友的个人生活展示”。通过微信,社交得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解决人们现实社交中的障碍。69.2%的用户表示微信“增加了与亲友之间的互动,亲友间联系更紧密”。

  网络社交也需适度。微信既带来了高效的社交,也使信息量空前增加,需要用户调整适应。据调查,3.8%的用户表示虚拟社交较为浮躁,降低了人际交往质量,5.5%的用户表示碎片化的使用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9.3%的用户表示打乱了原有生活节奏。

  微信贴近用户,全方位连接生活各方面。据调查,近三分之二的用户最常用互联网应用是微信,超过50%的用户每用微信1.5小时以上,超过三分之一的用户每用微信4小时以上。微信加速信息传递,改变支付习惯,引领用户走进数字生活时代。

  拓展信息。微信网状的生态结构,改变了中心化的信息方式,使人们接收信息更个性化、化。据调查,31.5%的用户认为微信促进了信息传递,拓宽了涉猎范围;24%的用户因微信改变了信息获取渠道。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丰富全面的信息,其中兴趣爱好类号最受用户喜爱,有41.1%的用户关注,其次是新闻资讯类号,有36.1%的用户关注。

  改变支付习惯。微信支付以体验带动消费回归线下,激活了传统线下消费。目前含微信支付在内的腾讯移动支付月活跃用户超6亿,线%的用户表示使用微信支付后改变了支付习惯,“出门只带手机消费”成为越来越多用户的共识。每逢节日发微信红包逐渐成为用户习惯和文化现象。于2017年农历新年除夕的24小时期间,微信红包收发数量达140亿,较去年同期增长76%。引导健康爱好。微信运动分享好友运动状态,激发全民健身热潮,微信运动的用户中,近两成增加了运动量并表示更关注健康、35%

  持续的高速发展后,互联网已经将人与信息紧密联系在一起,以物联网为代表的设备互联将成为下一个热点,将为社会带来全新变化。微信作为社会的“连接器”,推动技术进步、拓展连接范围、创新连接方式,对人、设备、服务之间的互联起到了良好促进作用。

  推动技术进步。微信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借助平台连接力量,积极布局智能硬件共性技术。成立模式识别中心,支撑前沿技术融入产品;构建实验室,加强人工智能研究。构建了安全、通用、完整的指纹认证标准,完成指纹行业产业链整合,为开发者提供支付级的安全指纹方案,目前已有超过1.2

  Android终端接入。拓展连接范围。微信硬件平台推出空调、玩具、由器、家居、电视、充值、健康、穿戴等八大行业的“微信硬件行业解决方案”,连接硬件厂家3000

  3000万台。通过腾讯车联平台,连接车载系统,实现车辆智能联网,共享道交通信息。创新连接方式。除通过平台连接硬件外,微信2017

  另一方面,打造企业微信,连通传统产业链上下游、打通数据交互和创新应用服务,在生产、运营、营销、管理等多环节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发展农业新业态、创新工业新模式、拓展服务业新领域,重塑传统产业,提升传统动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诸多新产业、新业态蕴含巨大发展潜力,呈现技术更迭快、业态多元化、产业融合化、组织网络化、发展个性化、要素分享化等新特征。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新动能正在形成。

  微信全面做好创业创新支撑。技术、建设平台、提升功能,打造生产新工具、集聚生产要素、促进业态融合,激发了创新活力、推广了创新、支持了业态创新。形成良性的创业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健康的创业创新生态,为供给与需求的有效衔接、知识和智力资源的价值实现提供了助力,促进了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发展壮大。

  积极参与技术开源,打造生产新工具。通过开源项目,将开发思想、经验、工具、代码组件给外部开发者。微信的开源项目源自微信实际业务,经过海量用户、复杂网络,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微信平台为互联网行业创新者在技术研发、经营管理和营销推广等方面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式的综合服务,能够协助开发快速实现核心业务,促进互联网生态的发展。

  集聚生产要素服务中小微及个人创业者。培育新动能需要新的要素支撑。微信平台、小程序等以低成本直接对接大量客户,促进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有效集聚,充分发挥其放大社会生产力的乘数效应。

  30%的运营主体为初创企业,微信平台、去中心化的方式为初创企业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工具。促进“互联网+

  O2O、移动消费、消费金融、智能设备、智能家居等,提升了服务体验,使用户分享了经济发展。提升传统动能,

  “食为人天,农为正本”,农业一直是、国务院关注的重点领域。随着多年持续的快速发展,当前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为此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业有效供给。促进农业供给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质”的需求转变。

  ”现代农业行动,通过平台、“为村”平台加快生产流通、发展生态旅游、农产品电商等,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借助平台力量,以技术手段打破农村信息壁垒,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提升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加快形成内部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农业产业布局,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跃升。

  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微信应用二维码、识别、物联网等技术,与农业企业合作,对接农产品生产流通全环节信息,实现溯源防伪。通过扫一扫便捷进行溯源防伪查询,树立消费者信心、打造可靠购买渠道、强化企业与用户互动。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微信通过平台将当地的住宿、餐饮、农特产品进行集中展示,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通过电话预定、一键等功能为游客提供了全面的乡村旅游综合信息,实现“互联网+

  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通过微信平台、“为村”平台建立微店售卖农村特产,结合平台引入资源对农产品进行包装设计。村、镇、县开设总店,村民个人微店分销,构建“在家都是生产者,外出都是销售员”的可持续电商发展模式。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子商务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

  企业微信”为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生产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撑。帮助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研发生产、提升销售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推动企业运用互联网开展在线增值服务,发展面向智能产品和智能装备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拓展产品价值空间,实现从制造向“制造

  +服务”转型升级。助力运营管能化。对内,企业微信成为企业沟通管理新平台,便利员工使用,帮助企业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让企业组织架构更灵活,运营管理更高效。对外,企业微信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推动中小企业制造资源与互联网平台全面对接,共享技术、设备和服务,提升中小企业快速响应和柔性高效的供给能力。

  助力营销宣传精准化。微信平台打通企业与用户的连接,提供了营销服务新工具、新方法、新平台,实现智能服务、精准营销。整合线上线下交易资源,拓展销售渠道,打造制造、营销、物流等高效协同的生产流通一体化新生态。据调查,有55.2%

  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稳增长、促、调结构、惠民生作用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呈现出更多依靠消费引领、服务驱动的新特征。但总体看,我国服务业总量虽大,有效供给不足、质量水平不高、消费有待改善等问题依然突出,迫切需要提升供给质量。

  与此同时,国民收入水平提升扩大了服务消费新需求,人民群众对生活性服务的需要与日俱增、对服务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转型升级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服务业发展蕴含巨大潜力。

  微信相继推出订阅号、服务号、微信支付、企业微信、小程序等功能应用,打造新型生产工具,成为现代服务业的关键基础设施和生产要素。平台进行信息对接和数据沉淀;微信支付打通线上到线下商业闭环,让线下实体企业的业务高效增长;企业微信连接人员、系统和能力,构建移动办公平台,大大提升服务效率,创新服务发展。微信助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服务业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

  微信为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升级和提高效率提供了切实帮助。企业微信提供统一移动入口,连接打通内部的工作协同、CRM

  HR与培训、消息通知以及上下游的供应商管理、渠道与门店管理、销售与库存管理等环节。与各家主流SaaS

  IT服务的覆盖面。引导生产企业加快服务环节专业化分离和外包。据调查,企业微用企业中,IT行业占比20%,消费品行业17%,贸易流通行业占比9%,建筑/房地产行业占比8%。微信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针对个性化需求的定务产生。平台+

  +城市服务+小程序”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协助公共服务部门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通过政务微信,推动各级党政机关积极运用移动新发布政务信息,集中全面公开政务服务相关事项,缩短办理时限,提高信息公开、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2016年11月,在由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主办的中国“互联网+”峰会上,微信“城市服务”平台入选中国“互联网+”行动百佳实践案例。微信在证件办理、交通出行、医疗健康、境外服务等领域依托移动互联网广泛覆盖和精准定位等优势加快向全国中小城市延伸等延伸,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证件办理方面,广州出入境业务全程上线微信端。交通出行方面,微信连接实时公共交通信息,加快交通事故处理速度。深圳微信处理交通事务,累计为车主节省查询和办理时间长达133

  64万升,节能减排2160吨。医疗健康方面,微信创建虚拟电子就诊卡,打造智慧医疗流程,节约患者看病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与人社局合作,打通医保支付环节,患者挂号就诊直接微信实现医保结算。境外服务方面,上线小程序,提供安全提醒、在线客服、一键求助功能,帮助中国在境外快速获取帮助。

  微信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以“为村”平台为主要依托,帮助部农村贫困地区普及移动互联网应用,大力推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为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乡村旅游、生产指导、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等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截至2016年底,“为村”平台共有

  个村庄申请开通,上线个,认证村民总人数9537人,号关注总人数41372人,认证村民互动次数达87.5万次。月活跃村民数为5140人,月活跃关注用户为28193人,月点击次数为56.3万次。改善村民生活。微信跨越时空阻隔,加强村内群众与外出务工的信息传递,为村民带去生活便利。“赶集”板块连接村内外村民与关注网友;“班车/顺风车”连接出行需求;“村有喜事”分享村民喜悦;“家校直通车”可收看班级上课视频直播,与班主任、校长实时互动。同时,微信与农业部合作,通过“全国农民手机技能培训”小程序,最大化降低使用门槛,帮助农民学会使用互联网设备,更好地享受互联网红利。

  打造智慧村务。“村务公开”公布村内财务信息,宣传政策法规,监督村委工作。“信箱”绑定乡镇领导手机,便捷沟通,拉近干群关系。“精准扶贫”公示认证贫困户信息,利用互联网,将贫困户与社会爱心资源进行有效对接。此外,低保申请、贫困生助学金申请、产业扶贫项目申请等功能,通过网络将扶贫工作公开化、透明化,接受群众监督,力求最大程度上的公平。

  对接社会资源。微信将公益律师、农技专家等专业资源对接到号上,为村民提供专业法律、病虫害知识与最新对农政策。村内众筹与捐款可发起为全村公益事业或救灾救难的筹款,无论外出打工还是求学的村民,都能为村助力;微信“为村”平台对接腾讯公益筹款平台,为村庄打开社会筹款渠道,为社会筹款信用背书,给参与筹款的反馈最详尽的项目执行结果。

  微信创新公益方式,以社交为基础激发用户公益热情,提升公益项目透明度,为健康良好的公益做出贡献,加快社会公益发展。上线以来,含微信在内腾讯公益,带动捐助近17亿元,近1

  2.4万亿步,兑换超过3亿元公益基金。创新公益方式。微信通过号平台,提供智慧公益解决方案,为公益活动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场景和安全便捷的捐助通道。微信运动捐步,为盲胞读书等多种方式为公益活动增加了趣味性,吸引了大批用户参与。结合微信支付,在咖啡厅、快餐店等推出电子捐款箱项目,号召顾客完成支付后,选择“随手捐”,与企业合力捐一元钱,使公益捐助深入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提高用户公益意识。提高公益项目透明度。微信全程公开公益来源和去向。用户捐款后,腾讯公益的微信号会发来捐赠通知以及项目详情介绍,包括接收机构以及将如何使用的说明,使捐赠者明确去向,放心捐款。

  随着网络内容的日益丰富,网络空间成为信息枢纽,多元思想文化在此交流、冲突、融合。群众从网络中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实现“网络强国”战略,需要有繁荣发展、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需要网络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1万,35%的账号超过了10万,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文章来源:今日头条“行业报告研究院”2017年4月18日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