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柏芝养小鬼(上文面积指苏州历史文化区面积,包括苏州古城,山塘线、上塘线两线以及虎丘、留园和寒山寺三个片区,总面积达22.63平方千米,这也是本文主要涉及的地区;下图为苏州古城局部,摄影师@托尼star)
(苏州古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春秋时期,2500多年中仅有约35年的短暂迁城史,其余时期均在原址之上,下文引自历史学家顾颉刚)
(“天堂、地下苏杭”一句引用出自宋代范成大所著《吴郡志》,苏杭指苏州和杭州;下图为苏州古城的小桥流水人家,摄影师@维生素)
(请横屏观看,太湖,古时也称“震泽”和“五湖”,按今日面积约2400平方千米计算,合3.6万顷,摄影师@赵永清)
(穹窿山是苏州境内的最高峰,海拔341.7米;下图为上方山,海拔不足100米,摄影师@张铭琛)
(古时的太湖三江中,现仅存娄江和松江,且松江已改称吴淞江,进入上海境内又称苏州河;下图为流经上海市区的苏州河,图片来源@VCG)
(请横屏观看,阖闾大城后称吴郡,隋朝时首次改名苏州;目前阖闾大城的真实仍存在争议,本处援引《苏州市志》观点;下图为雪后的苏州城,图片来源@VCG)
(水陆八门的修建被称为“象天法地”,《管子》中有“陆八门,以象天八风;水八门,以法地八聪”一说;下图为盘门的水门、陆门示意图,制图@李乾朗/《穿墙透壁》)
(根据《越绝书》记载,阖闾大城时期水道宽度可达36米,而紫禁城护城河的平均宽度约52米,下图为平江和沿线河道,摄影师@傅鼎)
(上文引自《吴地记》,“横”是指横向,“直”则是纵向;下图为山塘河及沿线街道,摄影师@wenidon)
(苏州城的双棋盘式格局,参考自宋代时河道和街道的分布,宋初时为了便于防守,将水陆八门减少为六门,南宋时又将胥门关闭留下五门,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一河两街型,可见于今天苏州古城的临顿北段和平江河南端等,制图@郑伯容&陈睿婷/星球研究所)
(有河无街型,可见于今山塘河、学士街、桃花坞大街及十全街等附近,制图@郑伯容&陈睿婷/星球研究所)
(上文诗句引自唐·白居易《正月三日闲行》,因木桥的颜色,被诗人称为”红栏“;下图为宝带桥,桥长300余米,共53孔,位于古城东南角的澹台湖口,请横屏观看,图片来源@VCG)
(南宋时期碑刻平江图,是我国现存最早、最详细完整的城市平面图,其上标注各类地名610余处,包括交通线、各类建筑等,十分精细;下图为平江图结构及部分地名,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大规模的修葺和重建更是延长了它们的生命力苏州曾建有100多座宝塔至今保存完好的超过20座透过它们今人终得以窥见些许往日的图景
(一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令寒山寺千古留名;下图为今日的寒山寺,前方为梵音阁,后方为普明宝塔,图片来源@VCG)
(请横图观看,清·徐扬《盛世滋生图》,也称《姑苏繁华图》,下图为城西北虎丘至城东南葑门外的局部,超长长长长图预警,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王侯将相、文人墨客商门贵胄、市井平民他们的故事和创造造就了这座城市的灵魂但数千年往事已成云烟苏州还是那个苏州吗?
(引自唐·李延寿《南史·侯景传》,南北朝侯景之乱时期,由于战乱、旱灾和蝗灾,江南地区严重)
然而自1986年后人们开始重新探索城市发展的方向整个历史文化区域的水陆格局、建筑风貌均受到严格古遗迹“修旧如旧”新建筑“新旧相融”
(1986年,首版《苏州城市总体规划》颁布,要求全面古城风貌的同时建设新区;下图为苏州博物馆新馆,2006年建成,设计师贝聿铭,摄影师@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