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蓝莓测评的《五星级酒店,你们为什么不换床单?》一文出来后,了,作为消费者的笔者同样对换客不换床单的事零,因为事实就是事实,该承担责任的不能、逃避。此事经过社交迅速、发酵,不出意外地上了各大新闻头条,主管机构公开介入,央视也进行了跟进报道,甚至在今日,笔者发现该内容已内销转出口了,已经有此次事件的各种英文版本和中文版本在网上。
但今天笔者想要分享的并不是测评过程中的技术细节,但是此事引发了如此大的影响力和关注度,在笔者看来,其动能主要来自于其标题《五星级酒店,你们为什么不换床单?》。以笔者的语文水平单从字面上理解,没有任何定语的五星酒店自然指的是全中国范围的5星级酒店,但实际上,蓝莓评测的酒店数量仅为5家,笔者查阅了最新的《国家旅游局关于2016年第四季度全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809家认定的五星酒店,如果算上未挂牌的5星酒店,笔者保守估计全国至少有2000家(估计数据),而实际在OTA上,消费者还是倾向于按OTA的“五星”或“五钻”去认定一个酒店的等级并倾向于等同,并不会太较真,因此按OTA的“标准”,全国的5星或5钻酒店数量更多。
于是问题来了,按55%的平均入住率、平均150间酒店、一间客房平均1.5住3晚,那么一家酒店一年入住的客人为1.5万人次,全国2000家5星酒店总房客约为3000万,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数字,因为这部分人群是中国目前相对高知识高净值人群,蓝莓评测“讨巧”的用5家5星酒店代表了全国的2000家酒店,造成了评测范围内的7.5万入住群体扩大并指向了3000万入住群体,影响范围可想而知,从统计和数量逻辑上来看,这是极度不严谨的代表;从层面看,相当于直接对其余1995家5星酒店进行了,当然,如果将1995家5星酒店要是都评测了,则是完全可以使用原标题的,但是在中国的法律条文和相关管理规定中,笔者还尚未见到“推定有责(罪)”的条文,“5个代表”自然也站不住脚。
如果说蓝莓测试的初次出场使社会由于重点关注了抛出的大量“”事实使未对焦其“扩大代表”的做法,那么刚刚发布的最新回应,则印证了蓝莓显然对于“扩大代表”是有意为之,继续使用了《五星级酒店床单事件的后续视频…》,笔者真的不理解为什么蓝莓反复使用这样的扩大标题,但线酒店和他们的从业员工感到不公,做公关有一句俗语叫“动动嘴,跑断腿”,在此次事件事,笔者更多看到的是“动动嘴,自证无腿跑”,如果说一家5星酒店的从业人员是100人的话,那么笔者知道至少有近19.9万的酒店从业人员心情是高兴不起来的,因为围绕他们的问候语很可能是尴尬的“今天你们洗了没有”?
另据央视报告,从9月6日开始,市卫计监督所开始对市所有五星级酒店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并没有发现像视频中出现的问题;而杭州卫生与计生监督所的突击检查同样没有发现对象酒店未换床单的情况,的检查结果更是印证了蓝莓评测不应该使用失实的“夸大标题”。特别是在9月9号已明知相关检查结果之后,看似强硬的声明无法“一打翻一条船”的以偏概全逻辑。
任何一个行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交付客人应该是100%安全的,可靠的,但现实生活中,不管是你买房,买车,还是买手机和接受何种服务,问题是一定以概率形式存在的,对于出现的问题,有各种各样的救济和监督机制,如救济,行业协会监督和监督,此外也包括监督,不同的监督形式有着不同的作用范围,以监督为例,在解决有些问题时,可能相对于其它解决问题的方式会损害消费者对行业的信心和形象,造成伤行业1000,自赚100的结果,不过这也不是事儿,因为还有“早知道干嘛去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这样的中国俗语。
监督是的,也应是有准则的,最基本的原则是持客观的立场,不夸大,不渲染!比如:你不能因为某个UGC网站提供了较一般的商业服务就报道“UGC网站服务不靠谱“,也不是因为知道周围的几部同型号手机出了问题就认为这个型号的手机全部都有问题。那么正确的报道姿势应该是怎样的呢?
同样以酒店行业的“卫生事件”为例,“日报”在9月5日报道市卫计监督所对全市1052家快捷酒店的检查及处理结果时,使用的标题为《35家酒店卫生不达标被处罚》,不难想象,当这个新闻被夸张的获取出,出来《快捷酒店,你凭什么便宜就可以不干净》的标题也不足为奇,但显然,“日报”采取了更加客观专业的做法,并没有不择手段去吸引读者的眼球。
再举一个例子,当笔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标题可以起为《以偏概全的测评是对酒店行业的不公》,或者《蓝莓评测,你欠所有未评测5星级酒店一个道歉》,另外就是本文使用的《以偏概全的测评是对5星酒店业的不公》,显然,使用前两个标题能吸引酒店从业者更多的眼球和注意,但这扩大了问题的范围和转移了事情的焦点,是不对的做法。
连续谢绝了数个要求就“床单事件”进行采访的电话,原因倒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怕编辑过程中造成的,另外也不大愿意以任何机构的“”名义谈及此事。
近日,每晚从CCTV新闻频道的整点播报中了解事态进展成了入睡前的SOP。我注意到饭店们在使出浑身解数证明自身管理的规范;爆料公司似乎还要出示来证明其并未;各监管部门纷纷通过行动来证明没有缺位;各饭店管理层以及管理层的领导们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小心,别撞枪口”;嘛,就是在消息,至于这些消息中哪些为实,哪些为虚,要做出准确判断的难度可想而知,甚至这比要求全国饭店在清洁卫生方面都100%达标还要困难些。不过,相信再过几天这一切都将重新归于平静,直到下一次新爆点的出现。
此时,作为一个在这个行业里“混迹”了几乎一辈子的资深饭店人,我还是想说上几句不吐不快的实话。
客人离店而不换床单,最直接的人就是员工。其实我对五家饭店的床单到底是不是换了这件事本身兴趣并不很大,我想说的是行业内现在确有饭店员工在清洁客房卫生时看到床单的状态和折叠线都没有被触碰过的痕迹的情况下,就不再更换床单的做法。是服务员偷懒吗?当然可以这样说!但更多的情况下服务员也有他们的无奈。
业内人士都清楚,饭店行业闹员工荒由来已久。为此,即使常态,服务员也经常超负荷工作,而每当出租率较高时,员工的工作量则是一般的局外人难以想象的。饭店并不是不想招人,是实在招不到人。现在很多饭店客房员工每天所承担的清洁房间数量已在16-17间,有的甚至达到或超过20间。我清楚地记得35年前在洛桑饭店管理学院学习时,老师讲每人13-14间的清洁量是上限。上限指的是什么,我理解一是指员工身体的承受能力,二是指清理出的房间的质量。还要知道,现在大部分饭店员工的工资非常低廉,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各行各业的收入中,饭店及餐饮行业服务人员的工资水平位居倒数第二。过低的待遇加上高强度的工作量,结果是能做就已经不错了,将心比心,以至于管理层有时都不好意思再去要求员工,尽管大家都知道质量不行。
说完员工再说说管理层,在行业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管理层面临着极大的利润压力,其精力几乎都放在了抓生意上。有人会说,质量不行怎么会有生意?没有生意哪来利润,二者是统一的呀!理论上是这样,但现实中,增厚利润也可以通过质量的短期行为来加以实现,特别是当此举已经变得司空见惯的时候,质量就只能沦为时常喊喊的口号了。必须承认,最近这十年是中国饭店质量不断倒退的十年,是专业不断流失的十年,也是饭店行业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逐步消失的十年。行业不景气,高管难自强,面对着重重困难,数以万计的星级饭店老总们也不妨扪心自问,有多少人还在苦心钻研专业?有多少人是真的在关注质量?又花了多少精力挂记着一线的员工?
然而,如果只向饭店的总经理们问责也还是不够公平,这些经理人也有苦衷。一般说来,集团化经营的品牌饭店本该在质量保障上占有优势,但由于其中上市公司的大量存在,资本市场和股民追逐业绩所产生的压力传导到饭店总经理们身上时,并没有其以工匠去打磨饭店,而更多的还是关注财务数字,因为他们的操作空间不可能偏离集团的整体要求。看看国际品牌在中国的拓展速度和这种高速发展下人员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以及出于各种动机所采取的高管人员本土化所带来的品质的快速下降,再加上近年来一些饭店集团在兼并重组过程中重视规模扩张所产生的轰动效应,忽视对未来运营管理和质量提升的统筹思考以及相关安排,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即质量要向资本低头。在这种逻辑下,即使还有一些经理人怀揣着专业梦想,也自然会有一种报国无门的感觉。
最后再说说。从中得知,不少地区的相关监管部门都行动起来了。狠话加狠罚往往都发生在社会关注点之后的几天,这已是惯例,没有什么可多说的。我们不妨还是先回到行业:既然招不到员工,既然饭店生意大都不好做,既然利润又很薄甚至没有利润,那就是说明现在饭店存量有些多了,就不要再建了。对此,是什么态度?可能大多数地方都不同意,而且越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的越不同意。因为在地方眼中,饭店,特别是高星级饭店是政绩,当然是多多益善。在地方眼中,没有五星级饭店的城市一定是不入流的城市,没有大量五星级饭店的城市一定不是一座现代化城市。于是鼓励建饭店的政策五花八门,评上一家五星级饭店,的励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于是一家家新建的饭店开建了,开业前自然要从正在营业的饭店去挖人,短暂服务员工作经验的摇身一变成领班了,短暂主管经验的成部门经理了,短暂部门经理经历的就成为高管了,快速流动、快速升迁,员工开心,领导满意;于是类似床单事件就接二连三地发生了……
一些地方用片面的政绩观来推动饭店的开发所造成的,并不仅仅局限于员工的恶性流失,更严重的是很容易一个城市和地区的饭店生态:由于没有更大的市场需求,原本存在的饭店尚可正常经营,但如果在的推动下一下子又冒出若干家,结果是大家一起亏损过苦日子,这种情况其实非常普遍。粗粗算来,任何一家五星级饭店如果全年平均房价不能达到五、六百元,就根本不可能维持住五星级的最低品质。
其实对于市场和消费者来说,饭店管理中还有远比床单更换这种事情更大的隐患,撇开隐患,还有消费者每时每刻都要面对的服务质量所带来的体验感受。一个不按市场规律开发,导致供求关系存在诸多问题的行业,一定会是一个隐患多多,品质无从谈起的行业,从这一角度看,之于饭店行业的责任绝不仅仅是就事论事地检查几次卫生。
临了,我想对第三方公司再说上一句话:无论你们是出于消费者利益的目的,还是基于要帮助饭店业提升质量的动机,都大可不必采用这种方式,因为这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造成新的混乱、和对立,即使是出于自身的商业目的,也未必能够如愿以偿。
中国饭店业正处在一个非常困难时期,许多问题明摆在那里,但成因复杂,较差,非三下两下就能解决,非单一之力就能解决。还是那句话,但愿方方面面都能从床单事件中吸取些教训,逐步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