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我们必须成为自己,选择自己,面对自己,才能过好这一生。可是如何做到?
12月16日(周六)我们邀请到复旦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梁永安老师为我们带来主题分享:碎片化流动时代的生命价值。
梁永安拥有人文学者和网红教授的双重角色,他不仅著有后现代文化研究专著《重建总体性》、历史小说《王莽》等,同 时 还 是 拥 有115.7万粉丝的B站知名UP主,播客在各大平台粉丝量超过100万。
梁永安曾在他的著作《阅读、游历和爱情》的封面写下了“在不确定的世界做确定的自己”这句话,引起众多年轻读者共鸣。“有单身的人才更容易遇到爱情”“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做个优秀的普通人”,梁永安的这些言论话题火爆全网,他也被赞为“宝藏老师”。
十八世纪下半期开始的工业,在整个欧洲、波澜壮阔地展开,铁、蒸汽轮船、巨型煤矿、电影、大型工厂、繁荣的工商城市、两次热兵器主导的世界大战……农业社会在全球不断地被殖民地化,列强迅速扩张,建立起瓜分世界的庞大帝国。
整个人类被重新编码,资本冲动改写着世界,也被直接对抗的国家利益撞得四分五裂。这100年里的三次经济大发展,了地球每一个角落,地域性不再是主流的生活方式,全球化以野性的力量,赋予人们新的体验。在此之前几千年的思想与感情,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焕然一新的新视野、新观念、新价值。
这风云激荡的100年,具有全方位的社会转型意义,是全人类文明重塑的坎坷历程,在思维方式、感受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游戏规则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农业社会,人们对周围的世界很熟悉,可能一生都不会离开那里,而现在的流动社会,意味着人会在的生长里遇见形形色色的人。
一个人有过逆流而上的人生,才算真正体验过生活。在农业社会中很多人都希望风调雨顺,平平顺顺,这样的生活是最庸常的,就像一条鱼在同一个水层游动,还没有更多机会思考生命的深刻议题时,一生就这样过去了。
但在全球化的今天,价值维度多元,与以往确定的衡量标准不一样,个人的判断选择特别难。在这个多元体系里,年轻人好像是要追求人生,觉得“在上”挺好,但是“在上”,对社会只有反叛,价值到底在哪里,他们其实并不清楚。如果身在体制内,在一个规矩里,在一个比较确定的轨道里,年轻人又觉得世界那么大,自己还没有出去看看,好像活得不太,没有出生命的探索性。
人类发展到今天,一定要明白一点,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的。英国工业时期,人类在农业社会有限的经验上,改良蒸汽机、开采煤矿;后来美国进行新科技、发展网络化的时候,我们是站在工业的之上,让经济带有知识、网络和信息化元素;1978年,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整个人类已经经过三次工业,现在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阶段,中国青年站在这样一个历史维度里,在这个过程中,不是空的,不是抽象的,随着历史不同、社会不同而具象、变化,的价值、的可能性都不一样。
今天的年轻人,往往。他们的方式、劳动方式是农业民族定居式的,要风调雨顺,具有逻辑的直接性,延续的是农业民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传统思维;但现在势态下的我们又有很多游牧民族的特点,需要我们“逐水草而居”,像找工作,大有这个特点;全球化阶段,我们又有海洋民族的特点,必须去探索、开拓,去乘风破浪。
我们今天的麻烦就在这里,已经失去了坐标,很难用一元的标准来衡量。今天的人,留给他们思考和沉淀的时间太短,而社会形态又太复杂,认知很难建构。在这么复杂的时代,要整合各个维度的东西非常不易,到底该如何在这样碎片化的流动时代里面找到生命的价值?
12月16日(周六)我们邀请到复旦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梁永安老师为我们带来主题分享:碎片化流动时代的生命价值。
“洞穴文化”是一个致力于推广和人文的文化品牌,以社群为基础,人文爱好者为核心,以丰富的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心灵成长,让每个人变成更好的自己。洞穴线下是洞穴文化旗下的线下活动平台,旨在通过人文的力量,将孤独的同类人连接到一起,打造一个文化交流、情感共鸣、心灵的家园。现代人们从某种意义上“都是一座座孤岛”,在快节奏、竞争激烈的下面临各种困扰和挑战,常常感到孤独无助,缺乏情感的连接。我们希望大家可以把这里当做治愈的驿站,让你的心有角落可栖;也可以把它当做能量补给站,去汲取重新出发的勇气。在这里萌发的被“看见”、“支持”和关怀,能给予你随心而活的『自在力』。
大隐精舍地处黄浦区文化馆地下半层空间,以打造黄浦区乃至上海的创新型、引领性文化空间典范为目标,聚焦图书分享、艺术展览、音乐欣赏、传统茶食等文化内容,为上海市民、国际访客、国内游客提供互动式、体验式的跨界、融合、混业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