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学好计量经济学的不可不看的数学院士箴言

※发布时间:2017-10-28 20:41:18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知识分享社群,如果你对计量感兴趣,并且考虑加入咱们这个计量圈子来受益彼此,那看看这篇介绍文章和操作步骤哦(

  计量经济学当然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因为计量经济的回归需要用到optimization, matrix manipulation,probability和statistics,这些相关概念都是大学本科需要学习的。这个世界上的任务手段和工具,都只为了求得最优化解,所以Calculus和Matrix就提供了基础。如果想要更深入地搞理论计量,那就需要很强的数学知识作为基础了,不然我们根本不知道怎么解决方程。

  人类的许多发现就像过眼烟云,很多学科是从前人的结论而建立新的理论的;然而,数学却不是这样,它的结论往往具有的意义。古往今来数学的发展,不是后人摧毁前人的,而是每一代的数学家都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再添加一层新的建筑。

  数学这个学科逻辑性强,整个体系十分严谨,一环扣一环,前面没有很好掌握和理解,后面学习就会有本质上的困难。形象地说,学习数学和在食堂里打饭不同,是不能“插队”的!一开始放松,就很难抓得回来,就可能永远被动下去,甚至一蹶不振。一开始不抓紧,往往就可能输在起跑线上!

  第一,从中学到大学,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学习要求和学习都有重大的变化,但大家一开始可能没有感觉,而一旦感觉到了,往往为时已晚。大家认真体验、讨论与总结,将自觉地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作为开始阶段的第一(注意,不是第二、第三,而是第一!)要务,力争在转折点处掌握先机,抓住学习的主动权。

  第二,从学习态度的层面,要认真、刻苦的学习,不能松懈。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这是的真理,数学更不能例外。将自己的身心献给数学的数学家,面对着丰富多彩、广阔无垠的数学世界,面对着百思不得其解的数学课题,面临着即将取得突破的关键时刻,是没有星期六、星期天的。

  他们享受这样的生活节奏,感受到生命的充实,为之深深地陶醉,也造就了他们的事业。要学好数学,不力,玩小聪明,偷工减料,含糊敷衍,都是不行的。在我们学院,有很多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奋力拼搏的同学,已经为大家树立了榜样,要认真地向他们学习。

  但也有少数研究生,学习不刻苦、不投入,平时的办公室在晚上往往是乌灯熄火,到了周末,办公室里更是很少见到他们的身影。他们的劳动强度不要说远远比不上那些发愤图强的同学,甚至远远不如我们一些年纪大的老师,对此,我们是很有意见的。这样的师兄师姐,不应该成为你们的榜样。

  第三,从学习方法的层面,要掌握学习数学的诀窍,达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效果。我们有些同学,学习积极性是很高的,劲头来了,胃口很大,总希望学得更多一些,学得更快一些。他们选修了很多课程,甚至外加了很多额外的负担,把时间排得满满的;同时追求那种一目十行、七步成诗的高速度和才子风范,但效果往往不好,甚至适得其反,越搞越被动。这不是一个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

  我在和一些同学的谈话中,针对他们在学习上贪多求快、不求甚解的情况,曾经总结了一个学习数学的“四字诀”,现在告诉大家。哪四个字呢?少、慢、精、深。我觉得,数学学习的好坏要看是否理解深入、运作熟练及表达简明这三个方面,关键是要深入的理解,达到精深的地步。而为了达到精深,不能多、快,只能少、慢。要学好微积分,一本真正好的教材就够了,用不着像文科那样博览群书、一口气看上好多本。

  平时的学习也不宜平均分散力量,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打下一个据点就牢固占领一个据点。这样,虽然一开始不贪多,但日积月累就会根基扎实地积少成多,实现由少到多的,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范围。而只有慢,不片面地追求速度,才能细嚼慢咽,反复思考,才能深入的理解,透彻的领会,真正掌握数学的真谛。我在上大学的时候,陈建功先生给我们上实变函数论的课。

  这门课很难,一堂课下来,真正弄清楚的不太多。我课后要认真地破译他那本相当浓缩的自编油印讲义,改正一些印刷上的错误,补充不少证明的细节和自己的点滴体会,一直到彻底弄懂为止。这样做,通常要花上二、三倍的时间,可以说是慢到极点。但破译了这一本“”,以后碰到再难的“”也不害怕了。

  这在当时就给我带来了深切的感受和极大的愉悦,而且影响和造就了我的一生。应该说,这是我在大学中收获最大的一门课程,因为它不仅锻炼和了我的自学能力和方法,而且极大地增加了我的信心和勇气。这不是“快”的功劳,而是“慢”的功劳。精工才能出细活,也才能逐步实现由慢到快的。这样得到的快,才是真快,才是无后顾之忧的快,才真正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

  少、慢的目的是要达到精、深。怎样达到呢?需要大家不断地总结经验。我这儿只向大家介绍华罗庚先生提倡的一个读书方法:由薄到厚,由厚到薄。首先要由薄到厚。要反复思考、分析有关内容的关键和重点,抓住论证的核心和要害,了解材料的来龙去脉,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书本及教师没有直接说出来的深刻的内涵,也包括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困惑,等等。这样读书,书自然由薄到厚,认识也逐步深入了。

  但这不是全部,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抓住问题的本质和核心,做到由厚到薄。真理总是朴素的,本质的东西往往是简明扼要的,到了一定阶段,通过认识的,就会发现你所面对的这一大堆东西其实很简单,三言两语就可以点出它的本质,这就由厚转向了薄。这样的薄,经过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已与原来的“薄”有了本质的不同,可以说,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了。这样做,应该说是符合复旦校训“切问而近思”的要求的。

  第四,学好数学,要重视严格的数学训练,其中很重要的一环,是要认真做好习题。苏步青先生说他曾经做过一万道微积分题,他功底扎实,再烦再难的推导及计算都不在话下,决不是偶然的。你们平时看书、听课,有些东西一时弄不明白,有些习题一下子做不出来,并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是很正常的,深入思考一下或过一定的时间,学到后面,往往会自然得到解决。

  但是,有一件事却是很不光彩的,就是依赖市场中贩卖的“习题解答”,做不出的题目一抄了事,甚至自己可以做的题目也一抄了事。现在同学中有一种“刷题”的说法,不少的人以每天刷了多少题而自豪。据说一些网站更为在其上刷了多少题建立指标、给以励。其实,做习题不能简单地一“刷”了事,而要结合课程内容深入地思考,严格、客观地检查自己的认识程度和理解深度,更不能用照抄习题解答的形式来“刷题”,使老师布置的训练要求,使严肃的学习任务,统统化为泡影,自己更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与,,害人不浅。

  想想看,是怎样一些人为了盈利的目的去提供这些市场的东西呢?我们数学学院有老师在干这些无聊而有害的吗?你们这些复旦大学的大学生,这些抱负和眼界都甚高的青年学子,难道没有一点自尊心和荣誉感,心甘情愿地让这些“习题解答”牵着鼻子跑吗?将这些货色作为自己的拐杖和依靠,不应该觉得惭愧甚至羞耻吗?!我在这里地希望大家,将这些“习题解答”像学习上的毒品那样予以抵制与抛弃,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那样与之作的斗争,以净化我们周围的学术和学习风气,努力学到一些货真价实的本领。

  第五,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数学,启迪,使自己变得更加聪明,更具智慧,更有充分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决不要把数学仅仅看成一堆定义、公式、和证明的堆积,死记硬背,地把它们到自己的头脑中去,而是要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发现数学与生动活泼的现实世界之间的血肉联系;

  要掌握数学的实质和思想方法,学到数学的精髓,对数学有真正的;还要发掘数学的人文内涵,了解数学在人类认识世界和世界的过程中所起的关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自觉地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这样,大家就一定能真正走近数学、了解数学、数学并热爱数学,大家对数学的学习一定会有持续的积极性,而且更有成效。

  最后,学习贵在创新。对数学的学习,不仅不应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也不能只提倡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注意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希望大家的脑筋一直处于一个活跃的状态,不断对老师、对书本、也对自己提出种种问题,努力促进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努力培养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创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从这个意义上说,鸦雀无声、座无虚席的听、讲课的状态,不是一个理想的状态。要勇于质疑,大胆提问,使讨论和争论成为风气,你们的成才才有可靠的,数学的发展才有真正的希望。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